在經歷嚴重的蜂蜜短缺后,澳洲知名蜂蜜品牌beechworth honey所有人jodie goldsworthy與一些老客戶聯(lián)系,告知公司可繼續(xù)向他們供應蜂蜜,然而得到的回答卻令她感到驚異。
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報道,受干旱和叢林火災影響,過去兩年中,澳大利亞蜜蜂數(shù)量減少了30%,國內最大蜂蜜加工企業(yè)的產量則挫減50%以上。許多制造商使用進口蜂蜜填補空缺,但goldsworthy女士沒有這樣做,她選擇犧牲收入以后持保證品牌誠信。
歐洲議會2014年一份調查報告發(fā)現(xiàn),蜂蜜是最容易出現(xiàn)食品詐欺的前十大商品之一,澳競爭消費委員會(accc)已就將進口蜂蜜謊稱作100%本土制造的問題處罰多家企業(yè),遭查扣產品多采自土耳其甘蔗作物。
goldsworthy女士表示,她并不信賴進口蜂蜜,這種產品可能會影響人體健康,一些肆意妄為的運營商不會將所有配料都標出來。accc主席西姆斯(rod sims)也曾對相關健康風險作出警示,“你不知道會不會含有致過敏的東西。我們查到的蜂蜜箱里存儲的不是蜂蜜,而是從某些植物根莖中收集的蜜”。
盡管如此,beechworth一些在蜂蜜短缺期依賴進口蜂蜜的商業(yè)客戶不愿意重新用回澳洲產品。goldsworthy女士稱,在與一些大客戶交談時,發(fā)現(xiàn)自己不具有競爭優(yōu)勢,進口蜂蜜成本要遠遠更低。
澳洲勞動力成本,以及遵從食品安全體系要求帶來的監(jiān)管和相關成本都在拉大與進口產品的成本差。“我們在與沒有食品安全體系的國家競爭,他們沒有這些成本”。
據(jù)2014年11月澳貿委對淘寶買家三個月內輸入的關鍵詞進行分析,以確定哪些澳洲產品最受中國消費者歡迎,在25個類別中,蜂蜜排在第四,僅次于小零食、兒童玩具、啤酒。
經歷嚴重的產量下滑后,澳蜂蜜生產行業(yè)出現(xiàn)強勁復蘇勢頭,面對意外出現(xiàn)的“困擾”,澳政府正著力肅清市場,維護食品行業(yè)誠信性。
蜂蜜、橄欖油造假、海外產啤酒貼“澳洲制造”標簽、patties food毒莓風波中原材料供應環(huán)節(jié)令人質疑等問題使得澳民從對食品標簽關注度驟然提升。為維護澳洲食品高品質、清潔、健康的國際聲譽,保障食用安全,上月底,澳聯(lián)邦政府審批通過了新的食品標示制度規(guī)定,要求企業(yè)真實、準確披露原料信息,如果某種澳洲食品產自海外,在重新包裝過程中,標簽上必須注明原產地信息,并進一步闡明澳大利亞“××制造”的定義。
受益于產業(yè)回暖,澳大利亞最大的蜂蜜生產商康蜜樂公司(capilano honey,asx:czz)2015上半財年(2014年6月-12月)業(yè)績突出,產品出口增加,在澳洲本土市場的產品售價也有所提升,凈利潤增長了73%,達360萬澳元。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