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h7n9的討論再一次受到關注,一些防控措施讓行業人士頗為糾結。但其實,去年2月下旬獸醫部門和人醫部門召開了h7n9流感防控會商會,關于h7n9的一些共識中,這些問題已被定調和共識,已成為防控h7n9的基礎事實,防控的方案也因此制定。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應急辦和農業部獸醫局共同邀請我國衛生和獸醫領域的病毒學、獸醫學、流行病學、臨床醫學和疾病防控等相關領域專家,已在2017年第8期《中國動物檢疫》和2017年第8期《疾病監測》同時刊登。以下共識,供h7n9流感防控人員在工作中參考。
衛生與農業獸醫部門專家關于我國h7n9防控會商意見
2017年2月24-25日,國家衛生計生委應急辦和農業部獸醫局共同邀請我國衛生和獸醫領域的病毒學、獸醫學、流行病學、臨床醫學和疾病防控等相關領域專家,在哈爾濱召開h7n9流感防控會商會。國家衛計委應急辦和農業部獸醫局領導出席會議并講話。與會專家經過充分交流和討論,形成以下意見:
一、形勢研判
h7n9流感自2013年初發現以來,已發生5波人感染病例季節性高發疫情。迄今,已在20個省份464縣區發現人感染病例1228例,其中死亡471人。2016/17流行季節,人感染疫情出現早、上升快、強度高、分布廣,引起公眾社會高度關注。由于疾病的季節性特點,同時,隨著各疫情發生地關閉活禽市場、停止活禽跨地區調運等緊急應對措施的落實,此波疫情已呈明顯下降趨勢,預計未來數周發病人數將進一步減少。
農業和衛生部門開展的大量監測、調查和科學研究發現:
(一)污染的活禽市場及感染雞是人感染的主要來源,活禽批發交易和市場銷售是病毒的混合、放大和傳播的主要機制。我國特有的黃羽肉雞的養殖方式、流通、消費模式,加劇了h7n9病毒的持續存在和傳播擴散的風險。
(二)該病毒尚不具有持續人傳人能力,但其感染人的能力顯著高于h5n1等禽源流感病毒,且毒力強,致死率高;老年人和患有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感染后發病、重癥和死亡的風險高。
(三)該病毒仍在不斷進行著基因進化和“基因調適”。近期在廣東人感染病例和禽監測標本中發現的對雞高致病性基因突變病毒有可能持續存在,并向其他地區擴散,將對我國養禽業構成巨大的威脅。
(四)目前,該病毒傳播范圍仍僅限于我國內地家禽(主要是黃羽肉雞),但存在向周邊國家和地區播散的風險;未來一旦發生對水禽和野禽的進一步適應性突變,傳播風險將會增加。
(五)實驗室研究結果顯示,已開發的h7n9單價和多價家禽用疫苗,可以有效降低病毒在禽間的復制和傳播。
鑒于病毒的上述特點,考慮到我國短期內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和消費模式轉變,實現禽間病毒凈化和消除人間病例冬春季高發的難度較大,加之近期發現對禽高致病性突變株,專家研判認為,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將持續面臨h7n9病毒的危害,甚至仍會出現季節性反彈。此外,病毒在我國的持續傳播,亦將加劇國際社會對該病毒發生感染人及人際傳播突變風險的關切和擔憂。
二、防控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我國居民特別是南方地區居民活禽消費偏好頑固、需求旺盛,消費習慣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加之黃羽肉雞集中屠宰能力嚴重不足、冷鏈運輸和冰鮮上市體系尚未建立。既往人間疫情發生后,各地采取的緊急關閉活禽市場等措施,能起到降低發病水平的作用,但除少數大城市外,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難以持續,且由此導致“地下交易”和活禽交易向其他地區轉移;一些地區雖然在活禽市場內采取針對病毒污染的“1110”(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活禽過夜零存欄)措施,但因責任主體不明確,監管難度較大,措施落實不徹底,難以持久等,導致人間病例時有發生并對養禽業反復造成沖擊。
(二)當前,我國中小規模黃羽肉雞養殖場數量大、生物安全水平低,短時期內難以改變。h7n9流感病毒由活禽市場向養殖場逆向傳播的風險持續存在。同時,低致病性與高致病性h7n9流感并存的現實,加大了養殖環節發現、剔除和凈化該病毒的難度。
(三)人感染病例早期臨床表現不特異,早診早治困難;病人病情重,救治難度大,病死率高。
三、建議
(一)堅定落實活禽市場關閉措施,加快實施城鄉地區關閉活禽市場步伐,實行冰鮮禽產品流通上市進程。加大扶持力度,盡快完善黃羽肉雞集中屠宰、冷鏈運輸和冰鮮上市體系建設,為關閉活禽市場提供配套支撐。在短期內不具備全面永久性關閉活禽市場條件的地區,必須明晰責任,加快活禽市場改造升級,把“1110”及相關制度落到實處。
(二)為了減輕h7n9病毒對公眾健康的威脅,以及禽間高致病性h7n9病毒擴散對養殖業的危害,盡快啟動對家禽實施免疫措施的論證。
(三)實施h7n9流感凈化工程,加大黃羽肉雞標準化、集約化養殖扶持力度,實施生物安全隔離區、凈化場獎補政策,推動黃羽肉雞養殖、流通模式轉型升級。
(四)加強我國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提高檢測檢疫、監測預警、衛生監督能力。加大經費投入力度,確保家禽上市檢測檢疫措施的有效落實。
(五)提高人感染病例早診、早治的能力,提高病人抗病毒藥物的早期使用率,同時盡快啟動特異性抗體和抗血清治療的論證和審批,加快人用疫苗的研發和技術儲備。加大投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病人發現、診治能力。提高環境監測預警能力。
(六)完善衛生和獸醫部門調查處置、宣傳干預、科學研究合作協同以及毒株和信息共享的長效機制。同時,由雙方國家級專業部門分別牽頭,每年春、秋季各召開一次疫情風險評估和防控會商會,并指導各地專業部門健全合作和會商機制。
(七)加強h7n9病毒病原學、生態學、流行病學和臨床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八)做好流感大流行應對準備。
來源:新禽況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