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今天(7月14日)公布今年5月i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情況。結果表明:監測的食品樣品中,465件樣品可依據現有國家或地方標準作出評判,其中22件不合格,合格率為95.5%;3件畜肉和1件水產品分別檢出無國家或地方評價標準的沙門氏菌和結晶紫,占0.8%。目前,對問題樣品,食藥監部門已按規定開展后續核查處置工作,落實下架停售、督促整改和行政處罰等措施。
5月監測中,糧食及其制品、蛋及蛋制品、水果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特殊膳食食品等5類食品合格率均為100%;蔬菜及其制品、食用油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水產及其制品以及餐飲食品合格率分別為96.7%、95.7%、94.5%、88.9%和88.2%。
據介紹,5月份,市食藥監局共監測ⅰ級食品10大類34小類487件樣品,涉及11方面278個監測項目,樣品來自108個監測點。上述487件樣品來源于17個監測點,108個采樣點。其中,涉及5家生產加工企業、17家批發市場、33家集貿市場、22家賣場超市、4家食品店和1家網站以及17家公共餐飲單位、3家中央廚房和6家集體配送單位。上述采樣點覆蓋本市500家固定采樣點的21.6%。
監測結果表明,487件樣品中,465件可依據現有國家或地方標準作出評判,其中22件不合格,合格率為95.5%;3件畜肉和1件水產品分別檢出無國家或地方相關評價標準的沙門氏菌和結晶紫,占0.8%。
據監督人員介紹,在3件畜肉中發現的沙門氏菌,通常存在于人類和動物,尤其是家禽和豬腸道中的細菌,很多血清型的沙門氏菌可引起人類食物中毒。引起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常見的包括畜禽肉、蛋類和奶類(也包括以其未原料加工的布丁、蛋糕等)、生食水果和蔬菜等。在水產品中檢出的結晶紫是一種防腐劑,雖然國家目前沒有相關標準,但考慮到商販可能在水產品中使用,因此被列入上海風險監測項目之一,不得使用。
據悉,對問題樣品,食藥監部門已按規定開展后續核查處置工作,落實下架停售、督促整改和行政處罰等措施。
根據監測結果,市食藥監局提示消費者:畜禽肉、水產品等食品原料應在低溫條件下貯存,避免受到致病菌污染;不食用有血水的肉和未燒熟的蛋,不食用腐爛變質的水產品,謹慎食用保質期較短的熟食,防止食品中毒;另外,保持加工操作環境清潔,避免食品在儲存、加工等過程中發生交叉污染,做到生熟分開。
對于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市食藥監局也強調,盒飯生產經營企業要嚴格落實本市新頒布地方標準——《集體用餐配送膳食》(db31/2023-2014),把好清潔衛生和溫控時間等關鍵點。同時,熟食生產企業應按規定限量使用亞硝酸鹽,經營單位要加強所進熟食的索證索票,加強對經營環境溫度條件的控制,防止受到污染。
據食藥監部門透露,目前上海將食品分為高風險食品(i級食品)、較高風險食品(ⅱ級食品)和一般風險食品(ⅲ級食品),實施不同頻次的風險監測,其中:對i級食品實施每月監測,對ⅱ級食品實施每季度監測,對ⅲ級食品實施每半年或每年監測。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