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網站zero hedge曾在2011年的一篇專欄文章中剖析稱,qe2所催生出的貨幣儲備最終演變為在美國市場運營的外國銀行(主要是歐洲銀行機構)分支資產負債表中的現金。部分分析師表示,這主要是源于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規則的變化,這允許外國銀行機 構參與小型的套利交易,這些交易影響著美聯儲的超額儲備。對此,我們并不贊同,我們認為這是另一種外國銀行機構可能會濫用的所謂“伯南克看跌期權”(bernanke put,人們相信每到危機時伯南克都會降息救市)的方式,旨在歐元區或者歐元面臨崩潰時對自身實施救助。
qe2因此出現,并被qe3所取代。隨著qe3運行時間已接近一年,我們發現,美聯儲所推行的qe3與其在2011年推出的qe2存在很大的區別。
雖然美聯儲量化寬松項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聯儲能夠貨幣化的債券決定:例如資金的來源,但最終并未闡明是美聯儲所催生的貨幣儲備最后到哪兒去了。慶幸的是,如下圖所示,美聯儲為銀行新催生的儲備與美國本土商業銀行或者在美國運營的外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上持有的現金存在很好的相關性。
上圖并未明顯指出的是,在qe2期間,幾乎所有新催生出的現金最終都在外國銀行機構的資產負債表中所反映。圖2更能清楚的顯示,從qe2開始到結束期間,美國大型本土商業銀行和外國銀行現金余額的變化。
因此,盡管美聯儲在2011年為在美國運營的外國銀行機構形成了存款基礎,但我們如今認為,這些現金被用于作為 滿足購買風險資產所需具備的擔保條件,即便這些銀行并未使用美聯儲的現金來購買風險。那么2013年的情況如何 呢?答案如下圖所示。
令人意外的是,如果那些聲稱美聯儲對歐洲銀行機構實施了救助是一派胡言的的話,那么此次qe3與qe2存在的最大不同在于,美聯儲所催生的資金全部都平均分配在了美國本土商業銀行和外資在美銀行分支的資產負債表里。
事實上,美聯儲qe2和qe3的救助受眾不同,一個是歐洲銀行機構,另外一個是所有銀行機構,包括本土銀行機構和外資在美銀行分支。
這或許會再度引發爭論,即為何美聯儲創歷史規模的1.3萬億美元的現金會出現在外國在美分支機構的賬戶上而非美國本土銀行。目前可以明確的是,qe政策僅僅只讓美國0.1%的民眾以及銀行受益。
(騰訊財經)
來源:騰訊財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