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中新社發布了一則令人十分振奮的消息:記者29日從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證實,經農業部測產驗收,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團隊攻關的國家第四期超級稻,位于湖南省隆回縣羊古坳鄉牛形村,種植面積共57丘101.2畝示范片“y兩優900”中稻平均畝產達988.1公斤,創世界紀錄。
水稻是我國人民的主食品種,全國有60%以上的城鄉居民以食稻米為主。超級稻在我國的研發成功,并在分別突破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之后,正在向1000公斤邁進,其現實和長遠意義重大。
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袁隆平院士團隊研究的超級稻品種,具有分蘗適中、劍葉挺直、植株矮中求高、莖桿堅韌抗倒、穗大粒多的形態特征。同時,具有光合效率高、根系活力強、源庫流協調的生理機能,具有高產、優質、抗逆、抗病性狀聚合的遺傳基礎。
y兩優系列超級稻是以馬來西亞普遍野生稻與強優勢雜交水稻通過分子標記輔助選育、反復測交而培育的遠恢2號,再與y58s等不育系測交配組而成。該品種具有典型的超級稻高冠層、矮穗層株葉形態。穗大粒多、結實率高、耐高溫、低溫能力都比較強,后期落色好,產量高是該組合的突出優點。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
在當今國內外對轉基因水稻眾說紛紜的情況下,我國超級稻產量的不斷攀升,對于增強我國稻谷種業實力,擺脫對外國種業依賴,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增產潛力巨大。袁隆平的超級稻以其優質、高產、抗性強,在我國多個地區種植,并取得很好的效果。2012年,中國超級稻推廣面積達1.21億畝,畝增產60公斤以上。我國稻谷種植面積每年在4.5億畝以上,如果在2012年的基礎上再擴大種植面積1億畝,將增加產量60億公斤,可以養活1600多萬人,相對于增加了1000萬畝耕地。這對于人多地少的我國來說,為解決糧食問題提供了現實的途徑。如果超級稻的育種和種植技術能夠在小麥、玉米等糧食品種上有所突破,我們將對中國未來的糧食供給更加充滿信心。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