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玉米市場經歷了多重考驗:面臨著全球經濟復蘇困難,國內經濟錯綜復雜,內生增長動力偏弱的局面,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化解產能過剩形勢異常嚴峻。直接對玉米消費產業所帶來的是:深加工產品出口難度加大,下游產品消費不振,開工率大幅下滑;禽畜養殖業遭遇食品安全、禽流感雙重打擊,局部終端消費信任度下降,拖累飼料養殖利潤下降。年內玉米長期處于消極消費背景之下,價格持續低迷導致中間貿易空間被極大壓縮,購銷積極性極差。
然而,隨著7、8月份悲觀情緒出盡,國內玉米市場購銷逐漸走出銷迷期,未來玉米市場將進入理性的回暖時期,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東北玉米優質預期強烈。東北晚春播種,導致收割期后延,但良好作物天氣為東北玉米提供適宜生長條件,崗地坡地單產增加、容重等級有望提高,內澇或泄洪排水區的洼地幾乎絕收。華北玉米不同地區出現干旱內澇雙重天,收割在即糧質問題逐漸浮現,市場普遍推測平年略欠。東北將重回市場優質玉米供給主陣區,優質糧源再現優勢地位。
二、東北霜期話題出現。黑龍江省大豆處于鼓粒-成熟期,玉米、水稻處于乳熟-臘熟期,南部部分縣(市)玉米已經進入成熟末期,大部農區作物生育進程與歷年同期持平或略晚。黑龍江全省大部地市初霜期正常,局部略早。吉林省北部和東南山區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已經降到0℃左右,且有少些的霜降出現。近期降溫天氣或將對作物最后生長再次形成影響。
三、收儲“政改”落空,臨儲繼續實行。前期棉花臨儲轉直補政策傳聞布滿市場,但9月9日發改委向中儲棉發出《關于啟動2013年度棉花臨時收儲的通知》,這預示著前期呼聲很高的政策調整已經流產。同時,小麥保護價政策或將在“十一”附近出現,而且提高預期較為強烈。相比之下,就早在7月份已經提高6分錢臨儲價格的玉米而言,今年臨儲政策必將繼續得到有效的實施與貫徹。
來源:中國玉米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