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聲明稱:“德國大閘蟹尚未具備對華出口資質,未經法定準入和檢疫合格的德國大閘蟹存在諸多風險。”此后,該事件當事方在認證微博解釋“預售模式”,但仍存不少質疑聲。“求真”欄目記者繼續對該事件進行了追蹤。
商家:采用網絡預售模式,先采集訂單再進行資格申請
22日,售賣德國大閘蟹的團購網站聚劃算在其官方微博稱:“1、德國大閘蟹進口當然會依法依規進行海關申報和檢驗檢疫,且須經德、中兩國海關雙重檢查 2、本次德國大閘蟹采用的是c2b預售模式,與傳統進出口貿易不同,先通過聚劃算采集訂單,再定量備貨,然后進行申報海關檢疫檢驗等流程。現在商家還在收集訂單階段,怎么申報?”
今日,一認證為“大地原生電子商務公司總裁”的微博發布信息稱:“這次是創新的預售模式,的確不同于傳統的貿易模式。目前我們已經收集完訂單,已開始接受德國方面的檢驗檢疫。另,我們正在主動積極地與國家相關部門緊急溝通,按照相關部門要求進行推進。如此巨大的需求確實超出我們的意料,我們所有的經營行為一定會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確保消費者利益。”
對于兩方當事人的回應,有網民留言稱,“沒申報沒檢驗就開始預售,好不負責”,“現在都還沒提交申請,要是通不過咋辦”。
首次對華進口水產生物需要嚴格、復雜審核檢疫流程
“求真”欄目記者致電有關檢驗檢疫部門了解到:對于首次進口的活體動物,需要經過國家質檢總局的審核批準資質。如果在正常已經獲得資質的情況下,首次進境的水生動物需要進行嚴格的檢疫審批。
國家質檢總局官網顯示,進境動物檢驗檢疫程序有十個步驟:一、進境動物檢疫許可證的申請;二、境外產地檢疫;三、報檢;四、進境現場檢疫;五、隔離檢疫;六、實驗室檢驗;七、檢疫結果的判定和出證;八、檢疫處理;九、隔離檢疫結束后2周內,將進口動物檢疫工作總結和《進口種畜流向記錄表》一并報總局;十、資料的收集與保存。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