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海洋漁業部和漁業相關人士20日透露,由于東亞地區鰻苗捕獲量銳減,導致從印度尼西亞向日本和中國走私鰻苗的現象嚴重,該國政府將對此加強監管。據共同社報道,印度尼西亞因有7種鰻魚棲息被認為是“鰻魚發祥地”。與日本鰻魚味道和大小相近的種類是走私的主要對象。
據多名漁業相關人士透露,假裝成游客進入印度尼西亞的中國大陸、臺灣和韓國走私客在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大量收購當地農民在河口捕獲的鰻苗。據稱,這些鰻苗被走私到中國和日本,而走私日本的多途經香港。雖然還不清楚走私的整體情況,但據印度尼西亞海洋漁業部推算,該國鰻苗捕獲量中約七成被用于走私。
2010年左右,中介商之間的鰻苗交易價格為每公斤30萬印度尼西亞盾,但東亞地區捕獲量下降后,目前漲至每公斤200萬~300萬印度尼西亞盾(約合1210元~1820元人民幣)。即便如此,價格也遠低于每公斤超過200萬日元(約合12萬元人民幣)的日本鰻苗。由于首都雅加達的機場檢查較為嚴格,走私鰻苗大多從巴厘島等地方機場出口。其手段多通過行賄收買海關人員,或者將鰻苗偽裝成觀賞魚出口。
印度尼西亞海洋漁業部的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計劃通過引進捕撈鰻苗許可證制度和設置鰻魚禁漁區等加強監管,還在研究制定包含處罰規定的法律。檢驗檢疫部門提醒相關企業和個人,進口鰻魚務必走正規合法程序,切勿以身試法。(谷香)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