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總是不期而至。
7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宣布,要按照統籌規劃、多元投資、市場運作、政策配套的基本思路,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全面開放鐵路建設市場,優先建設中西部和貧困地區的鐵路及相關設施。按照此前計劃,2013年鐵路投資計劃為6500億元,鐵路總公司人士透露,如果新的中央政策盡快落實到位,或得到中西部省份快速分解,鐵路投資仍有可能繼續增加。
對沉寂已久的鋼鐵和基建市場而言,毫無疑問這是一針強心劑。現實中,圍繞鋼鐵等基礎要素市場提供上游產業服務的焦炭等行業而言,很多企業已經死在黎明之前。
7月中旬,《中國經營報(微博)》記者在內蒙古千里山工業園區和蒙西工業園、寧夏紅果子工業園、濱河工業園等焦化基地發現,除了部分焦炭企業為了維持“同門”旗下的鋼鐵企業正常需求外,大多數焦化企業紛紛停產以求自保。
庫存壓死了駱駝
高高的煙囪已經停止冒煙,空氣中也不再有刺鼻的焦炭氣味,要不是熟知當地情況的韓先生介紹,很難想象這偌大的寧夏紅果子工業園區內布局了眾多的焦炭企業。
而兩個月前這里卻是濃煙籠罩,基本上看不到天空。
對于集體停產,韓先生透露,可能是由于該地區長期污染嚴重,近期為了躲避環保部門的檢查,而采取的短期性停產。
然而,寧夏申銀特鋼附近的某焦炭廠張老板卻表示,停產的真正原因是焦炭企業現在已經集體陷入虧損,為了求生只能關閉。“下游鋼廠鋼鐵賣不出去,作為上游的焦炭行業也隨之減產,致使焦炭企業的庫存不斷地增大,為了不使焦炭企業出現價格戰,維持原有的價格體系,所以只能選擇停產。”張老板稱。
寧夏焦炭企業的集體停產并不是個例。記者在內蒙古烏海的千里山工業園區和蒙西工業園區,同樣看到大量的焦化企業也已停產。
來源:中國經營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