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山東省東明縣沙窩鄉吳沙窩村的麥田里,20多臺小麥聯合收割機轟鳴,一派忙碌;與此同時,棗莊、臨沂、濟寧、泰安、濟南等地,也相繼開始了小麥機收。這標志著夏糧大省山東5490多萬畝小麥進入收獲期。
當前,山東小麥正在由南向北、由西向東逐漸進入收獲期,預計6月15日前后進入機收高峰,22日左右基本結束。為了保證“三夏”生產順利展開,全省計劃上陣小麥聯合收割機14萬臺,預計小麥機收率在97%以上,玉米機播率超過90%;成立了808個接機服務站、2000多個跨區機收服務隊,檢修機械50多萬臺套,發放跨區作業證2.7萬張。
在吳沙窩村,農民吳連興頗顯高興:“今年自家種了4畝小麥。在技術員指導下,采用了抗倒伏小麥品種‘良星77’,實施了免耕播種和秸稈還田。由于前段時間下雨刮風,自家小麥也有倒伏,但比別人的小麥倒伏輕了不少。再加上科學施肥和及時澆水,估計畝產能達1200斤。”
據山東省農業廳農情信息,今年全省小麥種植面積5490多萬畝,比上年增加50多萬畝;去年小麥秋種基礎較好,今年以來小麥長勢總體較好。今春山東氣候持續低溫,部分地區小麥生長遭遇了低溫凍害;特別是麥收前的幾場冰雹、強降雨和大風,使全省250萬畝出現了點片倒伏現象。但是,由于小麥免耕播種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大面積推廣,加上有關市縣迅速組織農技人員和農民對倒伏麥田進行了針對性技術指導,最大程度的爭取了小麥正常灌漿、保粒數和增粒重。從全省來看,自然災害雖然造成了一定損失,但是沒有對產量造成太大影響。
來源:農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