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15年中,泰國在商業昆蟲養殖方面所做的開拓性工作目前得到了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首肯。fao亞太地區代表小沼宏之近日指出,泰國在食用昆蟲養殖方面所取得的經驗無疑告訴外界,食用昆蟲是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一個有效辦法。
據fao估計,世界糧食產量只有在目前基礎上再增加60%才能滿足2050年全球食品需求。fao因此建議各國除了在擴大現有糧食產量的同時,還應在擴大其他食品原料的生產上多下功夫。
目前,被譽為泰國昆蟲養殖“圣經”一書的《六條腿牲畜:食用昆蟲養殖》合著作者之一、泰國孔敬大學昆蟲學教授猶帕·韓本松認為,全球可能會面臨新一輪糧食安全危機問題,而泰國民眾則能依靠食用昆蟲度過此輪危機。
據悉,《六條腿牲畜:食用昆蟲養殖》一書主要介紹了泰國農民在過去15年中飼養與銷售蟋蟀、棕櫚象鼻蟲和竹毛毛蟲這三個食用昆蟲品種的成功經驗。另據該書提供的數據顯示,食用昆蟲在泰國的商業產量每年可高達7500噸。
一直以來,食用昆蟲是泰國飲食重要的組成部分,而fao官員以及學者則希望食用昆蟲也能成為世界其他國家餐桌上常見的蛋白質與營養源。
《六條腿牲畜:食用昆蟲養殖》一書的另一合著作者、fao資深林業主任德斯特指出,只要人們愿意接受新觀念,昆蟲可以是解決的重要方法之一。食用昆蟲不僅有益環保,還能為人體提供6倍于家畜的營養。此外,昆蟲飼養還能減少耕地使用與水資源的耗費。
小沼宏之指出,目前,昆蟲被亞洲與歐洲國家的食品加工企業與個人用作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以及關鍵食材。除了一些對食用昆蟲有心理障礙的人以外,越來越多的民眾都樂于將食用昆蟲擺上自家的餐桌。
來源:中國財經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