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因具備一定保健養生功效,在中國市場上的消費量連年來不斷走高,且未來仍將具備很大銷售潛力。據國際葡萄酒烈酒研究機構iwsr發布的數據,去年中國市場葡萄酒消費量超過21.6億瓶,較之2011年19億瓶的消費量增加了13.68%,此數據在2016年時或將達到30.24億瓶。
其中,隨著國人對葡萄酒的消費日趨理性,熱衷于消費動輒上萬元人民幣的高端葡萄酒時代已成為過去時,隨之而來的局面是,價格在一兩百元左右的中低端進口葡萄酒很受青睞,尤其是新西蘭、澳大利亞等新世界葡萄酒國家所產的酒,因價格親民、果香較濃,在國內消費者餐桌上很受寵。據統計,去年我國對新西蘭葡萄酒的進口總額較四年前約增加了10倍。
未來中國酒水市場將重新洗牌?
葡萄酒銷量在國內酒水市場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白酒消費自去年來卻因遭受一連串“重創”而呈現出冷淡下滑態勢。那么,葡萄酒是否將取代白酒地位而讓未來中國酒水市場重新洗牌呢?對此,業內一些人士的看法是,盡管葡萄酒目前銷量可觀,但因白酒為中國傳統酒水,所以,葡萄酒想要奪取未來中國酒水市場的絕對主流地位,可能性很小。
“在未來中國酒水市場上,葡萄酒或許將占領更多份額,但仍然很難取代白酒地位,所以,未來幾年內中國酒水市場不會出現翻天覆地的洗牌格局。”當被問及葡萄酒是否將占據酒水市場“大哥”地位的問題時,華聯超市里一位酒水采購員如此說。
制約葡萄酒在國內市場發展的“短板”因素
雖然近年來葡萄酒在國內日益普及,國人對葡萄酒的消費量逐年增加,消費動機也呈日趨理性之勢,但制約葡萄酒在國內市場良性發展的“短板”因素仍然較多。
第一,目前國內葡萄酒市場可謂魚龍混雜、泥沙俱下,一些不良商家為牟取高額利潤導致的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現象屢見不鮮。
第二,葡萄酒價格虛高問題也是影響葡萄酒業良性發展的不利因素。一些消費者向中新網葡萄酒頻道反映,超市和酒水專營店里林林總總的葡萄酒,價格波動幅度很大,有低至幾十元甚至十元的酒,也有價格高達幾千元乃至上萬元的高檔酒,消費者想要挑選一瓶性價比高的酒實在很難。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