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人們對上海黃浦江漂浮死豬打撈事件了解的深入,生豬養殖行業全面虧損的慘淡情形近期也隨之一同浮出水面。在業內專家看來,下游生豬養殖已臨近周期拐點,豆粕市場當前偏緊的供需面未來或難覓支撐,期價的短期反彈或為強弩之末。
昨日,國內豆粕期貨延續周三大漲勢頭,繼續反彈。主力m1309合約收報3272元/噸,較前日結算價上漲36元/噸或1.11%。值得注意的是,期價日內呈現沖高回落,持倉當日大幅下降近12萬手。現貨市場方面,昨日國內豆粕報價整體跟盤上漲,其中益海集團較前日上漲50-70元,其他油廠上調了20-30元,多在4100元/噸附近。
近期豆粕期現市場整體偏強,分析人士表示,當前國內豆粕現貨供應仍然偏緊,加之南美大豆拖延到港,預計短時間內現貨價格仍是高位運行,對期價形成一定支撐。不過,業內人士擔心,一旦后期低成本進口大豆到港,下游養殖行業的不景氣或引發連鎖效應,在豆粕市場集中爆發。
“目前養殖戶自繁自養出欄一頭生豬虧損約為170元,而大規模養殖場全國平均水平是150元/頭左右,虧損情況已經比較嚴重。按這種虧損程度,大概再堅持一個月,就會有養殖戶開始退出。我認為,這一輪養殖周期可能很快就會結束,一旦出現淘汰能繁母豬的現象,周期拐點也將隨之而至。”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表示。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截至3月6日,1月下旬以來全國生豬出場平均價格累計下跌16.17%,豬糧比價跌破全國平均盈虧平衡點,部分養殖戶出現明顯虧損。據了解,目前豬肉價格跌破去年4月份的低點,隨著氣溫逐步回升,3-5月又是消費淡季,后市價格難有起色。養殖利潤和豬糧比價出現大幅下滑,豬糧比跌至5.3:1,虧損較大,不少養殖戶清欄退市。
在馮永輝看來,近兩個月生豬存欄量下降也有季節性原因,一般春節后都會有所下降。養殖虧損導致行業飼料購買力下降,部分養殖戶資金鏈非常緊張,所以飼料需求會受到影響往下走。
來源:證券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