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業協會介紹,我國白酒產品塑化劑含量限定標準正在研究之中,目前只有容器、包裝方面有塑化劑標準。強制性國家標準《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9685―2008)中,規定了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的使用原則、允許使用的添加劑品種、使用范圍、最大使用量、特定遷移量或最大殘留量及其他限制性要求。其中涉及6種增塑劑指標。
美國是對塑化劑控制較為嚴格的國家,各種有關空氣、食品和飲用水安全的法案中都嚴格限制塑化劑含量,并不斷更新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塑化劑“黑名單”。
1980年,美國環保署首次將6種塑化劑列入“黑名單”,對其生產、使用制定了嚴格規定,理由是這些化學物質有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并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隨著相關研究和社會關注的增加,美國環保署、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等多家政府機構,開始對空氣、水、產品中的塑化劑含量設立“硬指標”,美國政府也頒發了多項塑化劑管控法規條例。《資源保護和恢復法案》、《清潔水法》、《安全飲用水法》和《清潔空氣法》等一系列法規條例都明確限定了塑化劑含量。如《安全飲用水法》規定,飲用水中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含量最高濃度為每升水0.006毫克。
美國于2009年實施了“鄰苯二甲酸酯行動計劃”,對8種毒性明顯的塑化劑加強管控。此次我國“白酒塑化劑風波”中的幾種塑化劑也名列其中。目前,美國對塑化劑在玩具、兒童用品和可食用產品中的含量有明確限制。
美國環保署等還委托相關研究機構就塑化劑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影響進行研究,并根據研究結果,及時更新可能危害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塑化劑“黑名單”。
不過,盡管嚴加防范,美國也曾發生過“塑化劑風波”。2011年,美國向我國香港出口的膳食補充劑“醫之選——月見草油”樣本中就檢出塑化劑。此前,在加利福尼亞州也曾發生過超市銷售的飲料塑化劑超標事件。
來源:轉載: superman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