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奧巴馬政府啟動了70多年來對美國食品安全法規的首次“大修”。按照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5日提出的法規建議,美國水果、蔬菜生產商與食品加工商將普遍面臨更加嚴格的新衛生標準。
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表示,此次全面改革的目標是建立能夠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的法規體系,這對于過去的“反應型”法規體系是一大進步。新規則將“以科學為基礎,不搞一刀切”。比如,在農場生產環節的有關規定,就不針對那些只會在罐裝儲存或煮熟后食用的農產品。
美國每年約有4800萬人因食品污染生病,其中約3000人死亡,加強食品安全系眾望所歸。此次新的衛生標準長達1200頁,涉及從農作物種植到食品加工的每個食品供應環節。規則要求每個環節都需要建立預防性措施。比如,農場應確保農作物不受臟水或動物糞便污染,一些農場為此還要設置防止野生動物的隔離欄。食品加工企業則需要制定和報備包括害蟲控制、衛生間標準和工作人員著裝標準等在內的一整套衛生措施。
此間媒體分析認為,新的法規建議正式成為新法規尚需幾年時間,包括四個月的征詢意見期。法規執行后,一些農場還可享受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規則適應期。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的法規建議主要依據兩年前的“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將構成美國未來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礎。“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主要涉及由食品與藥品管理局負責管理的食品供應,包括農產品、奶制品和海產品,約占美國食品供應總量的80%。牛肉、禽類和一些蛋類產品由農業部負責。
新法規將大幅增加農場、加工企業以及政府監管的成本。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預計,新法規將使一個大型農場的食品安全成本每年增加3萬美元。國會預算辦公室估算,新規則實施后,將在五年內增加14億美元開支,主要用于增配食品衛生檢查員。在美國國內政治聚焦財政開支之際,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增加執法經費非常困難。國會共和黨人急于縮減政府開支,一直拒絕向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增資。在2010年底審議“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時,不少共和黨議員就認為,美國的食品安全基本無憂,小改即可,不需要增加14億美元開支。因此,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除了繼續爭取國會撥款,還寄希望于各州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來源:光明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