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份,以蔬菜為代表的食品價格“漲聲四起”。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3月份以來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連續兩個10日環比上漲,其中蔬菜品類漲幅最大。
很多網民認為,在菜市場堪稱天價的大蔥并非個例。今年春節后至今,蔬菜整體價格不但沒有如往年般下降,一些品種的價格甚至大漲。從前幾年的經驗看,大蔥、綠豆、大蒜、生姜等雖然對cpi的直接影響有限,但價格突然走高有可能是物價反彈的信號。
“向錢蔥”不是個例
署名“米拉”的博文說,今天去早市買菜,唉,菜價又漲了。你說樓盤漲,電器漲,那也不是天天都買的東西,生活必需品也天天漲,過日子難啊。3棵蔥7元錢。最普通的大眾菜都3.5元一斤。柿子椒,5元錢一斤。黃瓜,4元錢一斤。蔥頭,這便宜,一元錢一斤。好在我家人飯量都小。
署名“楊雨煙”的博文認為,不僅僅是兩根蔥10元錢,今年年初以來農產品尤其是蔬菜價格全面大幅度上漲至今沒有下降。目前蔬菜價格與3個月至4個月之前相比較漲幅都在1至2倍。有專家稱大蔥上漲是因為過去價格過低導致農民棄種。但是,今年以來所有蔬菜價格都大幅度上漲也是農民棄種嗎?遵循2010年的“蒜你狠”、2011年的“姜你軍”作為通脹抬頭的指標現象、2012初春之際的“向錢蔥”預示著通脹有抬頭的可能。
游資短期惡炒的結果
署名“呂諫”的博文認為,2012年第一季度,由中國央行在全國50個城市進行的2萬戶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有62.9%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近期農產品炒作風更是要抬頭,或預示通脹卷土重來。從“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到最近的“向錢蔥”,每次農產品爆炒伴隨的似乎都是通脹的攀升,這背后既有投機因素在作怪,但能源價格上升等潛在影響也無可推卸。
署名“劉石”的博文認為,兩年前被惡炒的是大蒜,現在是大蔥,據說在北京、上海大蔥已經賣到了10元錢兩根。這種價格的惡炒與生產成本的漲跌無關,與氣候異常無關,與供需狀況基本無關,與產品的市場價值的變化無關。它已經超出了傳統經濟學的范疇,完全是游資短期惡炒的結果。由于農產品生產受到季節性的限制,在短期內無法大量生產,彌補由于囤積居奇所造成的市場“空白”,所以常常成為首選。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