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給人修腳按摩、美甲護甲、這牛蹄子也呀專門護理?”2005年時,奶戶們都很不理解。駐地的伊利原奶服務人員李太平耐心地與奶戶溝通,“患有牛蹄病的奶奶,蹄子不舒服,站立不穩,對奶奶的運動、采食、喝水都會造成極大的不便,從而導致奶牛食欲下降,牛體消瘦,產量會下降。”說得自然有理,但奶戶還是不當回事兒,“之前,奶牛沒有修過蹄子,也沒個啥。”
2005年,為了讓奶農盡快了解科學養牛的重要性,李太平和同事們制作了宣傳單,拿著公司印刷的《科技服務手冊》,走進田間地頭,為奶農講解科學飼養等知識,漸漸地,奶農門接受了奶牛修蹄、修角以及其他服務。
然而科技服務和奶農思想觀念的轉變,遠不止修蹄這么簡單。
后來,奶農的墻頭就成為了科技服務的“示范墻”。奶農們吃過飯,搬著凳子,認真聽著技術服務人員對科學養牛知識的培訓。漸漸地,奶農的飼養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如今,伊利集團在每個楊農村都建立起“技術服務站”,免費發放防疫藥品,宣傳、培訓科學飼喂知識,積極推進防疫預防體現的建設和重點疫病的防治工作。并聘請內蒙古畜牧科學與和農業大學的專家教授深入基地,為奶戶傳授科學養牛知識。目前,原奶事業部專門設立了“奶牛120”服務熱線,隨時為奶農解疑釋惑。同時,伊利也編印了《奶農專刊》,配備了專職服務隊伍,開設了配種改良、獸藥配備、飼料飼喂、疫病防治等一條龍服務項目,建立起全方位的宣傳和培訓體系。
隨著伊利集團奶源基地的快速轉型,2010年4月,伊利又成立了伊利牧場管理培訓中心,通過理論培訓、牧場實踐的方式,逐步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從最初的科技下鄉到如今的專項服務,伊利在保證奶源地健康、持續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來源:轉載: superman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