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腐爛病,俗稱爛皮病,臭皮病,是我國北方蘋果樹重要病害。主要為害6年生以上的結果樹,造成樹勢衰弱、枝干枯死、死樹,甚至毀園。華北、東北、西北地區發生普遍。蘋果腐爛病菌是弱寄生菌,凡是能夠導致樹勢變弱的因素都能誘發蘋果腐爛病。此病1年有兩個擴展高峰期。即3-4月和8-9月,春季重于秋季。當樹勢健壯、營養條件好時,發病輕微。當樹勢衰弱,缺肥干旱,結果過多,凍害及紅蜘蛛大發生后,腐爛病大發生。
蘋果腐爛病癥狀
蘋果腐爛病有潰瘍、枝枯和表面潰病3種類型。潰瘍型在早春樹干、枝樹皮上出現紅褐色、水漬狀、微隆起、圓至長圓形病斑。質地松軟,易撕裂,手壓凹陷,流出黃褐色汁液,有酒糟味。后干縮,邊緣有裂縫,病皮長出小黑點。潮濕時小黑點噴出金黃色的卷須狀物。枝枯型在春季2-5年生枝上出現病斑,邊緣不清晰,不隆起,不呈水漬狀,后失水干枯,密生小黑粒點。表面潰瘍型在夏秋落皮層上出現稍帶紅褐色、稍濕潤的小潰瘍斑。邊緣不整齊,一般2-3厘米深,指甲大小至幾十厘米,腐爛。后干縮呈餅狀。晚秋以后形成潰瘍斑。
蘋果腐爛病發病特點
病菌在病樹皮和木質部表層蔓延越冬。早春產生分生孢子,遇雨由分生孢子器擠出孢子角。分生孢子分散,隨風周年飛散在果園上空,萌發后從皮孔、果柄痕、葉痕及各種傷口侵入樹體,在侵染點潛伏,使樹體普遍帶菌。6-8月樹皮形成落皮層時,孢子侵入并在死組織上生長,后向健康組織發展。翌春擴展迅速,形成潰瘍斑。病部環縊枝干即造成枯枝死樹。
蘋果腐爛病發病原因
1、蘋果套袋后用藥間隔時間過長蘋果套袋后,多數果農認為果實進入了“保險箱”,打藥只是為了保葉,將用藥的間隔拖得很長。調查發現,套袋后一般都連續噴2-3遍波爾多液,間隔期一般在25-30天以上,個別農戶間隔期達到40天。此期(6-8月份)正是腐爛病集中傳播時期,由于噴藥間隔期過長,給病菌傳播提供了條件,這是造成蘋果腐爛病呈上升趨勢的重要原因。
2、樹體負載量過大由于近幾年蘋果價格較高,果農舍不得疏花疏果,產量過高,加之其他管理措施跟不上,造成大小年結果嚴重,樹勢衰弱,抗病性差,加重了蘋果腐爛病的發生。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