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東部地區增速相對放緩的“逆勢”中,中國一批富有改革、創新和探索功能的“新區”呈加速擴張之勢,展現出旺盛的發展活力,也凸顯未來中國經濟有望繼續依靠“改革紅利”實現持續穩步發展的明晰前景。
今年8、9月份,國家級新區建設加速,再添兩大“新丁”,國務院相繼批復蘭州新區和廣州南沙新區的建設發展規劃,分別成為西北地區和華南地區的第一個綜合性國家級新區,上升到國家戰略規劃的國家級新區已經達到了6家。
“國家級新區擔負著深化改革開放、引領區域發展、先行先試的功能,成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凸顯出我國對于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南開大學濱海研究院周立群教授說。
與改革開放初的深圳等四大經濟特區和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一樣,中國的國家級新區凸顯出了新的全國性經濟地理規劃:即在代表性的經濟發展帶確立一個國家級新區作為輻射節點,發揮其磁場效應。
如浦東新區旨在提升長三角國際競爭力,天津濱海新區作為環渤海地區的新增長極,重慶兩江新區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區,浙江舟山新區成為發展海洋經濟的先行者。
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司長秦玉才表示,蘭州新區能成為第五個國家級新區,是培育西北地區經濟增長極,拓展中國向西開放深度和廣度的戰略需要。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表示,南沙新區主要承載著兩個使命,一是引領珠三角的轉型升級,二是發揮毗鄰港澳的優勢,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平臺。從長遠角度看,南沙新區建設還將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提供探索經驗。
成為國家級新區,上升至國家戰略,除了國家統籌規劃戰略布局外,還將在更高層面和更廣泛領域吸引外部資本、技術、勞動力、信息等稀缺資源和生產要素加快進入新區,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這樣的“改革紅利”在其他幾個先行先試的國家級新區中已經凸現。
來源:新華08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