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6月份吧,這條街上突然又冒出三家‘陽澄湖大閘蟹’店面,我就覺得這生意可能‘到頭兒’了。”昨天下午,在海淀黃莊附近經營大閘蟹生意的老魯一邊應付記者的問題,一邊盯著電腦。“明年不打算販螃蟹了。我正弄一個網店,賣烤箱和烘焙原料。”
老魯店鋪斜對面的街拐角處,另一家大閘蟹專賣店主大曾很坦白地告訴記者“今年賠了”。他準備堅持下去:“新開的店沒回本兒算正常,明年渠道拓寬點會有效果。”
無論對未來的行情判斷如何,蟹老板們眼下的境遇卻是一樣的。客戶減少、市場混亂、無序競爭等負面因素在今年的“蟹季”集中爆發出來,不少代理商的感覺都是“生意難做,沒掙著錢”。
行情
“紙螃蟹”少賣四分之一
老魯在這條街上經營陽澄湖大閘蟹生意已經四年了,手里攥著很多“熟客”資源;去年市場大火,他賺了個盆滿缽滿,“去年光蟹券我就賣了400萬,還不算店里零售的。”但今年,老魯使出渾身解數卻也只爭取了不到300萬的銷售額,只能“打個平手”,不賺不賠。
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的銷售旺季到來之前,老魯就已經開始為螃蟹的銷路著急。讓他最感到壓力的是,自己費盡心思維系的老顧客流失嚴重。“有個大公司負責采購的朋友,前年、去年一買就是一兩百張蟹券,四五十萬元的訂單。當然我也沒虧待他,提成厚厚的。”
可是今年,老魯只等到了這位“老朋友”的一個短信:“不好意思啊兄弟,今年公司生意不大好,沒法照顧你了,明年吧。”類似的事情發生了三四次,老魯不僅損失了訂單收入,就連日常“維護大客戶”的煙酒、飯錢都收不回來了。
行情
“洗澡蟹”都算是最厚道的
去年京城的大閘蟹市場格外火爆,吸引了不少新手殺入市場:老魯所在的大街從東到西不過兩千米左右,卻散布著五家“陽澄湖大閘蟹專賣店”——除了一家是老對手,其他三家都是今年新開的。新店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需求,原本就在縮水的市場份額被更細地切分,商家為了賺錢使出各種手段。
來源:北京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