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大廈走廊,法國主管農產品加工事務的部長級代表加羅“客串”法國鵝肝醬“代言人”,開起了鵝肝醬品鑒會。此舉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新近禁售鵝肝醬針鋒相對。
鵝肝醬口感香滑細膩,一般是由肥鵝肝去血筋后攪碎制成泥狀冷吃,還可以取腌制的整塊肥鵝肝煎、烤或蒸。吃鵝肝的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凱撒大帝就曾視鵝肝為美食。18世紀,法國阿爾薩斯地區名廚將鮮美的小牛肉餡混合鵝肝做成肉醬餅獻給國王路易十六,國王被此折服。從此,鵝肝醬聲名大噪。
法國不少文人墨客也對鵝肝醬情有獨鐘,著名作家如喬治·桑、大仲馬等人都對鵝肝醬餅有過妙筆生花的描繪。因此,加羅在布魯塞爾“保衛”鵝肝醬時就強調,保護鵝肝醬就是保護法式藝術化生活的象征。
據了解,鵝肝產業共為法國貢獻了3.5萬個就業崗位。
鵝肝雖美味鵝卻受大罪。肥鵝肝的“誕生”主要是填飼的產物。鵝鴨養大之后,飼養者每天拿一根二三十厘米長的鐵管,把飼料填塞到它們胃里。如此一天兩三回,共計半個月之久。最終,一副比正常鵝鴨肝大6至10倍的脂肪肝產生,這其實是嚴重肝臟脂肪代謝障礙的結果。有人認為,這是對生命的“迫害”。
去年,鵝肝醬曾被德國科隆國際食品博覽會拒之門外,還引發了法國的外交戰。美國加州禁止強飼填鴨、填鵝以及禁售鵝肝醬的法令于今年7月生效。目前德國、奧地利、荷蘭、丹麥、芬蘭、盧森堡、瑞士、挪威、捷克、瑞典和阿根廷等國明文規定,不得強行填飼鵝鴨。加羅說不希望看到禁止鵝肝醬的風潮在歐美蔓延。
來源:轉載: superman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