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在天氣轉暖后會大幅下跌的白菜價格,今年5月卻逆勢而上,創出新高。菜販一頭壓低收購價格,一頭在市場上抬高價格,出現了消費者和菜農兩頭受損的情況。
價格飆升的同時,山東省青州市一些地方被傳出部分蔬菜商販使用甲醛溶液噴灑白菜進行保鮮的現象。記者實地調查發現,這一做法在部分春白菜的長途運輸中確實存在。一些菜商反映,噴甲醛給大白菜保鮮的方法已沿用三四年。
菜農和消費者為何兩頭受損?
此時的白菜市場,主導權落在了中間商手中,這種情況下中間商不在價格上謀取最大利益則不正常。遠離城市種植的蔬菜需要購銷環節,這很正常;中間商低價買高價賣,市場仍然正常;而當白菜出現暴利,賣出了豬肉價格,另一邊卻出現菜賤傷農,這時候的市場就不正常了。市場上的白菜價高乃至暴利仍有其合理因素,可當高價或暴利全為中間商獨享,就不合理。不合理的原因,是菜農被排擠于市場之外,話語權、定價權基本被剝奪。
從“菜園子”到“菜籃子”到底有多遠
為了降低菜價,北京自去年秋天起,就開始嘗試將“菜園子”與“菜籃子”進行無縫對接,具體做法,就是將便民菜車直接開進小區。比如,去年10月15 日,滿載著3000多斤新鮮蔬菜的廂式貨車就直接開進了北京靜淑苑社區;短短兩小時內,滿車蔬菜就銷售一空。這也難怪,便民菜車上的蔬菜都是從“菜園子” 里直接拉來的,不僅新鮮,價格也低廉,自然深受歡迎。
推舉白菜擔任“毒菜”代表
白菜接連大出風頭,至少擊穿國人兩個心理底線。其一,白菜一向是價格低廉的代名詞,“白菜價”早成固定詞匯。連白菜都賣出“天價”,還有什么不漲價?再漲下去,還有什么東西是老百姓消費得起的?其二,白菜是中國人最喜愛也最常見的當家蔬菜之一。連白菜都吃不得了,還有什么可以放心吃?
破解甲醛蔬菜不能只靠監管懲罰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