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國際糧價環比(比上月)跳漲6%之際,中國國內糧食價格“環比上漲0.2%”。接受早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分析人士說,由于國內糧食自給程度較高、夏糧獲“九連豐”,美國干旱對于國內糧食價格的影響肯定會有,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影響還算較為緩和。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7月中國糧食價格同比(比上年同期)上漲3.0%,環比上漲0.2%,1至7月平均同比漲幅為4.1%,呈溫和上漲之勢。
諸多分析人士同時指出,近兩年中國糧食進口呈擴大趨勢,應注意國際糧價波動向國內傳導。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至7月,中國進口谷物及谷物粉868萬噸,同比增長261.3%。
玉米進口量飆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昨日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上述超常規的增幅主要來自于玉米的推動。
據悉,今年上半年玉米進口量為241萬噸,而去年上半年中國進口玉米僅為3.6萬噸。
不過,李國祥相信,這種超常規的增幅并不會持續。
李國祥認為,隨著玉米深加工產業的過快擴張以及國內養殖產業對于玉米飼料的需求增加,使得近年來中國從玉米出口國轉變為玉米進口國。與之相伴的是,“玉米已經成為我國未來大力增加產能的重點發展對象。”
據李國祥介紹,玉米2012年產量已經從前幾年的1.5億噸左右增加至2億噸,成為國內產量增長最快的農作物品種。
李國祥預計,未來中國如果能夠在品種上有所突破,提高產能,玉米很有可能實現基本自給、略有盈余的目標。
綜上所述,李國祥斷言,美國干旱引發的國際糧價上漲是否會向國內傳導,目前并不確定,“上半年全球糧食價格處于相對低位,國家從穩定物價方面考慮增加了進口量;下半年農產品進口量放緩,如果進口的時機和力度準確,可以減小影響。”
玉米“影響滯后”
小麥“無憂”
中華糧網分析師張智先著重提到的一點則是,不同的品種受國際影響程度不一。
據中華糧網提供的數據,目前國內玉米價格處于高位,一方面受到國際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原因。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