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首例價格承諾的背后
由于語言和規則差異,南美一直是我國企業應訴貿易摩擦案件的難點地區之一。作為貿易救濟調查發起頻率較多的國家之一,巴西也一直被業界視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代表。檸檬酸一案不僅是中巴之間首次達成價格承諾,也將對南美各國對華反傾銷起到示范作用。
中國商務部近日發布消息,巴西發展工業和外貿部外貿秘書處日前發布公告,決定接受中國6家檸檬酸及衍生物出口企業提供的價格承諾。這是巴西對我反傾銷歷史上首次與中國應訴企業達成的價格承諾。
本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整個價格承諾談判過程艱辛曲折,從談判到最終接受承諾歷時兩個月,商務部、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及應訴企業在其中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此次價格承諾的達成也意味著中國涉案企業又有機會重新對巴西出口,也將對南美各國對華反傾銷起到示范作用。
在本案中,“價格承諾”是指在巴西作出反傾銷調查初裁后,中國出口商承諾主動修改價格,達到不損害當地產業的水平,以代替征稅的方式。2011年4月6日,巴西貿易保護局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檸檬酸及檸檬酸鹽發起反傾銷調查,并于今年1月作出初裁,對中國涉案產品征收42%~173%的臨時反傾銷稅。
價格談判過程曲折
檸檬酸及檸檬酸鹽是調味劑和保鮮劑,通常用于增加食物的香味和質感。巴西對中國涉案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的理由,是因為“中國產品以傾銷價格大量進入巴西市場,對其國內產業造成了實質性的影響”。
根據巴西發展工業和外貿部對外貿易委員會貿易保護局(decom)提供的數據,按到岸價格(cif)計算,2005年1月到2009年12月,中國出口到巴西的涉案產品均價約為955美元/噸,遠低于其他國家出口巴西的平均價格。
在計算中方企業的傾銷幅度時,中方律師注意到,巴西調查機關使用了哥倫比亞國內市場產品銷售總額的平均價作為基礎計算出正常價值,但這個內銷價格數據是由當地唯一一家壟斷性生產商sucromiles公司提供的,該公司負責當地市場61.3%的銷售。
據代理此案的北京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律師介紹,使用壟斷價格作為替代價的結果會導致正常價值偏高,進而導致傾銷幅度被人為抬高。最終,中國涉案企業被課以42%~173%的臨時反傾銷稅。
來源: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