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收到一家旅游公司發來的組團赴馬爾代夫旅游的短信,本想在網上了解一下馬爾代夫的旅游勝景。沒想到“吃瓜子磕出個臭蟲”來——網上報道“馬爾代夫旅游垃圾成災”的信息撲面而來。
據相關數據顯示,馬爾代夫200多座有人居住的島嶼中,有99座是天然的度假勝地,這里每年會迎來75萬名游客,是本土居民人數的2倍。每名游客每天能產生3.5公斤垃圾。游客產生的大量垃圾都被傾倒在了斯拉夫士島上。斯拉夫士島已經變成了一座“垃圾島”。
在斯拉夫士島上,塑料瓶、包裝紙、腐敗的食物等垃圾與白色沙灘、水晶般透明的海水以及搖曳的棕櫚樹格格不入。斯拉夫士島上每天要焚燒330噸垃圾。焚燒垃圾產生的氣體刺鼻有毒,石棉、鉛以等有毒廢物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盡管馬爾代夫政府已經禁止向這里傾倒垃圾,但是原有旅游垃圾的處置依然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
馬爾代夫旅游垃圾成災的教訓告訴我們,如果不注重發展循環經濟,垃圾成災的負面效應也會使旅游天堂變成人間地獄。為了讓垃圾處理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新興產業,垃圾處理的經濟機制也要不斷創新。減少廢棄物排放和搞好垃圾無害化處理都必須建立與之相應的循環經濟經濟機制。
聯想到今后人類的垃圾處理問題深感發展循環經濟事關重大。如果按每人每天產生2公斤垃圾計算,全世界70億人口每天產生垃圾140億公斤,全世界一年產生的垃圾就達到51100億公斤(約51億噸),如此巨量的垃圾按5噸重的垃圾車裝載,要裝10億車。這些垃圾如果不能有效處理,累積起來就會形成災難性的后果。
解決人類垃圾問題已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課題。宇宙飛船經濟論創始人、美國經濟學家博爾丁指出,人類生活地球就像一個巨大的宇宙飛船。這個超級宇宙飛船上的一切廢棄物都應當循環利用才是最經濟的運營方式。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和空氣清潔都將成為具有重大投資價值的新興產業。
來源:中國經濟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