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人士稱,阿根廷與中國簽署衛生協議后,意味著美國向中國出口玉米面臨強勁競爭對手。
月16日消息,行業人士周三稱,在周三阿根廷與中國簽署了一份衛生協議后,將允許中國購買阿根廷玉米,這意味著美國向中國出口玉米面臨強勁競爭對手。
阿根廷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國,而中國為全球主要糧食進口國。
而強勁的需求推動中國玉米價格本周上漲至8個月高位,這引發食品通脹憂慮。
大連玉米期貨料連續第三個月錄得漲幅,周二大連玉米期貨跳漲至去年6月中旬以來的最高點。
經過數月談判之后,中國和阿根廷官員周三簽訂了一份衛生協議,這為中國自阿根廷進口玉米打開了大門。
中國業已成為阿根廷大豆及豆油的關鍵市場,不過中國一直限制轉基因玉米制品進口,其約占阿根廷作物的80%左右。
phillip futures駐新加坡的分析師ker chung yang稱,"南美國家向中國供應玉米將侵蝕美國玉米出口市場份額。這對美國玉米期貨價格來說是偏空消息,因其意味著部分中國進口需求將轉向阿根廷來滿足。"
周四cbot玉米期貨下滑至三周低點,已經連續三個交易日下滑。受玉米/大豆套利交易影響,玉米價格承壓,因市場擔心美國今年春季的大豆播種面積不足。
中國豬肉消費量占全球消費量的一半,這令中國最近數年進口玉米來滿足飼料行業的需求,而這正威脅全球玉米供應。而目前中國大豆進口量已經占全球大豆貿易量的一半。
數據顯示,中國去年進口超過300萬噸美國玉米以補充處于低位的庫存,這引發市場擔心中國或成為像進口大豆那樣的大型玉米進口國。
趁著中國玉米供應存在缺口的機會,阿根廷農業官員得以在該國2011/12年度玉米收割之前和中國敲定衛生協議。
阿根廷政府官員表示,預計該國玉米產量料至少為2200萬噸,盡管本市場年度早期出現干旱天氣。而美國農業部預計阿根廷玉米產量料為2200萬噸,出口量料為1400萬噸。
阿根廷農業部部長norberto yauhar表示:"周三簽署的協議表明,我國的所有玉米制品將能夠進入中國市場,在此前我們是無法實現的。"
然而中國貿易商稱,該協議幾乎未對美國玉米供應需求產生影響,因來自阿根廷的玉米供應不具價格優勢。
一位北京的分析師稱,“協議的簽訂令中國買家有了更多的選擇,但我們估計短期內自阿根廷的進口量不會很大,部分消費商或嘗試性進口部分阿根廷玉米。”
一位貿易商稱,這主要還是因為阿根廷玉米價格相對較高。
“阿根廷玉米報價和美國玉米報價持平,所以目前不是進口阿根廷玉米的好時機。”“阿根廷通過配額制度僅準許出口一定數量的玉米,中國消費商或有機會少量采購,但不會大量采購。”
美國農業部預計美國今年玉米年末庫存料下滑至16年來的最低水平,較其之前的預估下滑5%。
2002年至2003年,中國仍為全球重要的玉米出口國,但自2010年開始,中國開始成為玉米凈進口國。
美國農業部預計中國未來10年玉米進口量料大幅增加三倍。
在10年展望報告中,美國農業部稱,到2020年中國大豆進口量料增加59%至9000萬噸,這意味著四分之一的美國大豆產量將出口中國市場。(海蓮)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