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大米行業協會官員日前稱,因為越南和泰國大米價格上漲,目前海外買家對緬甸大米的需求已經提高,預計今年緬甸大米出口將達到100萬噸,同比去年增長33%。
緬甸大米不僅產量高,而且質量上乘。前不久在越南胡志明市舉辦的“2011年世界大米會議”上,緬甸參評的波山大米勝過泰國產的茉莉花米獲“世界最好大米”稱號,被譽為珍珠米。但由于緬甸大米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并不高,因此近年緬甸大米的主要出口地是非洲和中東等地。據悉,目前緬甸正在與比利時一家公司商談向歐洲市場出口大米事宜。隨著歐盟國家對緬經濟制裁的逐漸松動,緬甸大米將會遠銷歐洲。
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要經濟基礎的國家。縱貫南北的全國第一大河伊洛瓦底江是緬甸重要的灌溉動脈,沿河兩岸,土地肥沃。全國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平均氣溫在25攝氏度左右,雨量十分充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地廣人稀的優勢,使得該國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并以“稻米之國”著稱于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緬甸每年輸出大米占世界大米出口總數的40%,居大米輸出國的首位。但自上世紀60年代后,緬甸農業發展放緩,稻谷產量下降。伴隨著國內糧食需求的增加,緬甸大米出口量隨之下降。此后緬甸的經濟發展持續低迷。
盡管如此,緬甸當前仍然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生產國之一,大米產業仍在該國經濟中扮演支柱角色。緬甸新政府上臺后,有意識地加大農產品出口力度。據當地媒體報道,為提高出口競爭力,新政府從去年開始暫時取消了大米、玉米和橡膠等商品的出口關稅。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