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除了關注南美大豆產量,北半球大豆種植也將拉開序幕,如果出于種植收益的考慮,農民將選擇增加玉米播種面積,播種面積的炒作極有可能推動大豆市場走高。
2011年曾經被預期出現上漲行情的油脂市場終于在震蕩下滑中歸于沉寂,盡管經歷過多次利多消息的刺激,但幾大油脂品種如豆油、棕櫚油、菜籽油的價格還是在2011年步步走低。然而從市場供需的基本面來看,2012年全球油脂供給仍然偏緊的格局還沒有發生改變,這也為今后的油脂價格奠定了長期偏多的基調。
滑坡的價格
回顧過去一年的油脂走勢,市場可以被分為兩個階段來看,分別是去年8月以前的高位震蕩和從去年9月出現的油脂價格滑坡。
2011年初,南美大豆受干旱天氣影響增產前景不樂觀,美國大豆則因播種面積下降供需面也驟然轉緊,全球大豆市場供需面收緊預期成為支撐國內外油脂油料市場的重要因素;而在國內,市場期待價格限制措施結束后的報復性上漲行情,生產商、貿易商挺價意愿一直很強。盡管有基本面的支撐,但外圍的黑天鵝事件卻連續襲擊了油脂油料市場:去年3月份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帶來的核危機曾將市場情緒推向恐懼深淵;美國債務問題和歐債陰云也抑制了做多氛圍。基本面支撐與外圍市場利空的博弈使油脂市場維持了長達8個月的震蕩。
進入2011年第三季度以后,歐債危機、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悲觀情緒成了市場的主基調,基本面因素對油脂油料市場的影響開始退居次席。在全球經濟形勢的悲觀預期下,一方面美國農業部下調全球油脂油料消費增長預期,同時上調南美大豆產量和東南亞棕櫚油產量預估,這一調整幾乎使油脂市場的看多情緒灰飛煙滅;另一方面,歐債問題升級、美國主權債務信用評級下調、歐洲國家及銀行主權信用評級下調等一系列事件令市場避險情緒激增,資金紛紛撤離商品市場,同時美元在避險需求推動下走高,進而打壓商品價格,受此影響,國際國內油脂市場運行重心不斷下移。
國內供需仍偏緊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