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龍海市石碼鎮消費者高大媽拿著一包“萬家康”系列特級白木耳急匆匆地走進龍海市工商局12315。她生氣地投訴說:“半斤白木耳竟然夾著一兩多的‘防潮珠,這也太坑人了。”
原來,高大媽在一家食品店購買了2包(每包250克裝)“萬家康”系列特級白木耳,每包價款為44.5元。幾天后,她拿出其中1包拆開后準備烹煮時才發現,這包白木耳不僅夾著2個大塊頭白木耳頭,還夾著1大包類似沙包的東西。執法人員當場對投訴商品進行檢查過稱,發現這包夾在特級白木耳中的東西為“除潮珠”,重達65克。
近幾年來,龍海市工商執法人員在執法檢查中發現,一些不法經營者屢屢在定量包裝食品上做手腳。例如,在日前進行的一次市場檢查中,在一家商店,1包標注凈含量為450克的精美大蝦酥,擱到標準電子秤上一稱,總重才402克,少重45克。執法人員隨后又隨機抽取了5包定量包裝的休閑食品,計量也全部不合格。定量包裝食品除明擺著短斤少兩外,還會暗中使用注水、充數等花招。比如,冷凍食品水分多。一包標注凈含量為454克的貝類產品,價款98元,解凍后一秤,實際凈含量僅為323克,比標注含量少了131克。
為此,筆者認為,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定量包裝商品的計量監管,對有意利用定量包裝短斤少兩的不法經營者,應嚴厲處罰。與此同時,工商人員應及時發布消費警示,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定量包裝商品時要警惕各種新露頭的短稱伎倆。
來源:東南網-福建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