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云南省巧家縣農村勞動力轉移達12.7168萬人,實現工資性收入13.9億元,這兩個數字均刷新了歷史紀錄。
該縣始終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議事日程,年初出臺了《巧家縣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11年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的通知》,調整充實了縣、鄉(鎮)工作領導組,層層明確目標任務,落實工作責任,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職能部門抓落實,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同時,以培訓強素質,立足地方產業發展和外部勞務市場需求,堅持“訂單培訓”模式,在深入勞務市場調研并簽訂用工協議的基礎上,指導培訓機構開展電焊工、電工、餐飲服務、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傳統手工藝、挖掘機、裝載機等專業為主的職業技能培訓,為勞務經濟提質增效奠定堅實基礎。去年,該縣共培訓農民工9031人。
為擴大勞動力轉移規模,該縣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特別行動計劃”,及時收集、篩選、發布務工條件好、工資待遇高的用工企業信息,不斷創新勞務輸出模式,注重培養和扶持鄉鎮的“勞務經紀人”、“勞務帶動人”,讓能人隊伍活躍在基層,擴大能人帶動效應,提高轉移輸出的組織化程度;積極做好回引農民工返鄉創業和引進企業落戶巧家興辦企業的雙引工作,鼓勵創業帶就業。去年,該縣共提供準確的用工信息98條、用工崗位5萬余個;組織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17381人;組織16家待遇較好的公司在老店、藥山、大寨、白鶴灘鎮召開現場招聘會,吸引5000余名農村勞動力前來參加應聘,有效帶動了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轉移。
在此基礎上,該縣還狠抓農民工維權服務,組織相關部門對縣內企業及建設用工單位進行清查,確保用人單位合法用工,不拖欠農民工工資。同時,加強與勞務輸入地勞動保障部門溝通聯系,妥善處理各種勞務糾紛;在轉移農民工比較集中的輸入地建立勞務聯絡點,開展維權服務工作;與縣司法局續簽法律援助協議,及時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服務,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去年,該縣共受理務工人員電話咨詢20余次,解決因工傷亡3起,挽回經濟損失122.2萬元。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通訊員閆科任徐萬霞)
來源:中國日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