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 近段時間以來,關于白菜價格狂跌的新聞再次進入人們眼簾,讓人們心里不由地為菜農們捏了一把汗。
去年,農產品可謂是是“漲聲一片”,白菜價格也水高船漲,讓人望而卻步;然而到了今年,大白菜卻被賣出了名副其實的“白菜價”,不得不讓人為之感慨。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山東肥城市是大白菜的區域集中產地,目前這里的白菜價格已經跌至5分至8分錢一斤。
據山東省農業廳農業信息中心對35種蔬菜價格監測,10月份以來,山東葉類菜價格下跌明顯,10月8日至11月4日,生菜、香菜、菠菜、大白菜、油菜價格跌幅均超過50%。尤其是大白菜價格下跌勢頭明顯,上周下跌26.65%。
菜賤傷農的不止山東,北京的大白菜也是噌噌地降價。據法制晚報報道,在大興,往年俏銷的大白菜,今年不但沒人要,價格反倒跌的厲害,眼下一斤白菜只能賣6分錢。
菜賤傷農的原因在哪?大量菜農無規劃的種植行為是大白菜滯銷的主因。據經濟參考報報道,菜價大跌的背后,有著多重原因。首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去年價格高,今年農民紛紛擴大種植面積導致產量增加,從而供大于求。
據新華網報道稱,“供不應求—價格大漲—大量種植—供過于求—價格大跌”,類似風險似乎成了一種周期性現象。這種反常現象的發生,表面上看是供求失衡導致,但深層次原因在于流通體系中的政府缺位和流通渠道建設滯后。
更為令人不解的是,到達消費者手中的菜價仍處高位,“兩頭叫中間笑”的現象未有改觀。農民賣不出的菜,許多市民還是高呼買不起。
如何走出這樣的一個怪圈?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會長戴中久認為,打破“農民賣賤”“市民買貴”怪圈,政府必須要在提供公共服務產品方面做大量工作,加強流通體制改革。
來源:中國經營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