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時報12月4日消息:有關經濟學家和專家分析稱,人口增長、氣候變化以及自然災害是導致食品短缺和物價上漲的直接原因,受上述因素影響食品價格已經增長30-40%,預計未來五年食品價格將長到更高水平。這一全球性問題對海灣國家的食品安全也已構成重大威脅,海灣國家食品安全的警鐘已經敲響。
海灣國家的食品進口與人口增長都在增加,其人口每年增長3%,而全球平均增長率僅1%。金融經濟學家omaraljuraifani說到,1980年,沙特王國的農場主都曾種植小麥和大麥,但因水的成本太高而使他們難以承受。作為最大的大麥進口國,沙特每年進口750噸大麥用于飼養牲畜,而每生產一噸大麥需要1212立方米水,如果靠自己生產,每年種植大麥所需用水是91億立方米,這是一個相當嚴峻、極其挑戰性的現實問題。
為解決問題,有關海灣國家已經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如,吸納大量的國外勞動力,對埃及、蘇丹、印度尼西亞等國家采取交叉投資等。海灣國家采取的另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措施是與非洲、歐洲和東亞等糧食出口國簽定協定,或對政治上相對穩定的國家進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簽定這些協議,將使海灣國家一方面為穩定食品價格鋪平道路,另一方面可減少通貨膨脹。
此外,專家建議,海灣國家石油蘊藏豐富,經濟收入富足,可以從財政劃撥出一部分,進行海水淡化研究、農業技術研發和直接購買用于農業領域的最新技術等。還可以通過增加庫存、穩定價格等辦法應對國際食品價格的波動。(王)
來源:轉載: superman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