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來,我國先后推出數輪家電消費刺激政策:2007年12月至2013年3月的家電下鄉;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的家電以舊換新;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以及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的節能惠民政策。復盤過去家電補貼政策實施期間的家電市場表現可見,政策效果十分明顯,gfk中怡康測算數據顯示,2008~2013年6年政策期惠及品類(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熱水器)規模達2.6萬億元,復合增長率達10.6%(見圖一)。
圖一:2006~2023年重點品類市場規模變化趨勢
國家發改委公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正處于家用電器報廢的高峰期,每年理論報廢的家電量達到1億到1.2億臺,并且還以平均每年20%的數量持續增長,市場更新換代的需求和潛力非常大。自2022年開始,政府陸續出臺鼓勵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至2024年,從中央到地方更是密集表態支持家電以舊換新(圖二、圖三)。4月12日,商務部等14個部門聯合發布《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下文簡稱行動方案),旨在發揮財稅政策作用,鼓勵地區改造家電回收網絡,提高廢舊家電回收效率,并通過資金政策支持家電以舊換新。
圖二:2022年以來中央密集發布“以舊換新“相關政策
圖三:2024年地方政府積極跟進“以舊換新“
隨著各地政策陸續推出,各項換新補貼活動吸引不少消費者關注,但舊家電“占地方”“不值錢”“不好搬運”“沒地方丟棄”等問題卻成為消費者最大痛點。
換下來的舊家電何去何從,取決于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施效果。《行動方案》提出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等四大行動,支持家電銷售企業聯合生產企業、回收企業開展以舊換新促銷活動,開設線上線下家電以舊換新專區,對以舊家電換購節能家電的消費者給予優惠。
為響應新一輪以舊換新政策,家電企業已經開始行動。海爾、美的、格力等企業作為家電行業主力軍,均在推動家電以舊換新、綠色智能產品創新及市場推廣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面對市場巨大的換新需求,各電商平臺也積極布局。京東表示將在2024年聯合家電家居品牌投入30億元,加碼家電家居以舊換新補貼及服務體驗升級;蘇寧易購宣布加碼以舊換新百億補貼,將聯合家電品牌商長期開展大力度以舊換新活動。
地方政府也積極推出家電以舊換新數字化平臺。聊城市率先打造了山東省首個家電以舊換新數字平臺“惠循環”,3月22日,聊城市政府在“惠循環”平臺上投放100萬元以舊換新補貼券,面向在聊城參與家電以舊換新的消費者和商家。
圍繞探索創新回收模式,“小智換新”等“互聯網+”回收平臺應運而生,專注于清潔、環境、健康、影音等智能家電領域的回收,自建全國回收處置網點以及全鏈路數字化系統,實現回收、拆機、質檢、維修、銷售處置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從“小智換新”提供的回收數據中可了解到,2024年1-2月,僅小家電回收和換新量環比增長了125%,其中以舊換新比重高達98%,純回收比重僅2%;清潔電器市場,換新比重最高的是掃地機器人,換新量占清潔電器市場51%(見圖四、圖五)。
圖四:2024年1-2月小家電回收市場情況
圖五:2024年1-2月清潔電器回收市場情況
通過互聯網平臺,家電回收企業可以更便捷地與家電企業、電商平臺以及消費者進行溝通合作,形成家電回收產業鏈的協同效應。這種協同效應不僅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回收率,還推動了家電“以舊換新”措施的良性循環。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句俗語在家電行業“以舊換新”政策上得到生動體現。這一政策不僅有助于消費者更新家用電器,提升生活質量,更在推動市場循環、促進家電市場結構升級、激活家電內需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而,要使“以舊換新”政策做到有效激活家電存量市場,還需要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三方共同努力,政府需要不斷完善相關政策,引導和支持家電回收行業發展;企業需要不斷提升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消費者同時需要增強自身環保意識,積極參與家電回收和“以舊換新”活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