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有電視就是身份的象征。
那時的人們都圍在某家的院子或家里,觀看《霍元甲》、《神雕俠侶》等一眾經典tvb電視劇。對于80后的小伙伴來說,家里有一臺電視無疑會成為“孩子王”,直到現在電視依然是這代人家庭必不可少的電器,在心里有著不可小覷的分量。
如今,我國電視的發展已經走過了63個年頭,成為了我國人民生活方式變革的一個縮影。那么大家知道我國電視是如何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最終引領世界的嗎?
一、我國第一臺黑白電視
1936年,英國開始世界上最早的電視廣播。之后,美國、蘇聯等十幾個國家都相繼有了電視廣播。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全球已有500多個電視臺,4000萬臺電視機。1958年,我國第一臺黑白電視在天津通信廣播電視廠誕生,并在3月17日晚試播成功,填補了我國電視工業的空白,揭開了我國電視工業的發展的序幕。
為了鼓勵研制出我國第一臺電視機的國營天津無線電廠,國家特以首都“北京”的名字命名該廠生產的電視,并將這款電視譽為”華夏第一屏“。
二、我國第一臺彩色電視
為了追趕上外國電視的節奏,天津無線電廠在1970年12月26日,研發出了中國第一臺彩色電視機。1980年,上海電視機廠從日本引進了第一條彩電裝配生產線,并在1982年正式建成投產。可以說,上海電視機廠在彩電生產方面做出的探索,為我國的彩電制造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而彩色電視本身的受眾程度,也使其成為三轉一響的其中一件,極具時代象征意義。
三、我國第一臺液晶電視
當物質需求得到一定的保障,人們就會追求精神需求。1996年,日本索尼生產了世界上第一臺液晶電視。2003年,康佳生產出中國第一臺長達42英寸的液晶電視,成為當時屏幕最大的彩電之一。液晶電視的出現,讓消費者多了很多選擇,而遠遠低于進口電視的價格,則成為備受消費者追捧的原因。
四、遙遙領先的miniled電視
2017年,一眾品牌紛紛將oled電視作為未來行業主流進行探索時,tcl發現了mini led技術所潛藏的巨大潛力,先人一步開始了對mini led技術的研究,并于同年的ifa上展示樣機。2019年,tcl研發出了我國第一臺實現量產的mini led電視——75x10。到了去年,tcl自研的qd-mini led技術已經更新到第三代,實現了在mini led領域的劃時代領先。
在tcl的qd-mini led技術加持下,即便其它miniled電視技術參數配置差不多,綜合畫質表現上也比不過tcl的mini led電視,這得益于這項技術的六晶方芯、自研的透鏡技術等一眾黑科技。官方介紹,六晶方芯在形態上升級為方形,相比只有2個發光點的傳統長方形,方形不僅擁有光形更完美、排布更均勻緊密,發光更勻稱的優勢,發光點也提升至6個,能為播放畫面帶來27.5%的亮度提升和30.2%的能效提升。
在發光芯片之上,tcl還添加了自主研發的光學級透鏡技術,這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配備了光學透鏡的電視品牌。據了解,這項技術通過對發光面的再次塑性,讓發光面與分區所需光面完美適配,使得外溢光線收攏至分區范圍內,從而讓播放畫面的光暈效果大幅較少,同時還能帶來穿透力更強、亮度更高、對比度更高的效果。
再加上,tcl自研的透鏡技術還能將光線進行更深層次的聚焦,不僅實現了電視亮度和均勻性的雙重提高,配合上微米級的 mini led芯片、dbr納米復合均光膜等配置,還能讓背光均勻性和穩定性大幅提升,畫面細節也更加清晰。
除了能讓播放畫面看起來更亮更自然外,tcl自研的光學級透鏡技術還擁有出色的控光能力,配合上tcl的控光技術直接解決了困擾業界多年的光暈難題。官方介紹,這項技術可以縮小背光燈到擴散板的距離,從而實現對畫面光暈的直接控制,這個距離被業界稱為od值。
當od值越小,電視的發光面就會越聚焦,與分區所需的光面也越匹配,溢光控制能力便越好。再配合上自研的透鏡技術,tcl的mini led電視輕而易舉就實現了有效抑制背光光暈外溢、光線均勻分布的效果,播放畫面自然明亮。
得益于自研的qd-mini led技術擁有出色的效果,tcl電視早就實現了銷量突破。根據第三方權威調研機構中怡康給出的數據可以看出,在2023年第44-46周中,tcl連續三周都取得了零售市場份額的第一,最高的一周甚至還拿下了21.2%的市場占比。不僅如此,tcl還在今年上半年以1147萬臺電視出貨量,拿下了全球第二的傲人佳績。
總結:
在我國電視研發歷程的65年中,國產電視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50年代的白手起家、填補空白,到如今的自主研發,中國人將拼搏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如今,電視已經進入了mini led時代,國產品牌tcl也借助先進的顯示技術,不斷實現銷量突破,成為在國際競爭舞臺中也能站穩腳跟的“狠角色”。那么大家認為,國產電視的下一個時代是什么?國產電視最終又路在何方呢?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