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年度市場的由低走高,取得共識,但未來5年市場到了“需求平臺期”,產業(yè)更應關注的是:在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環(huán)保政策日益趨緊的背景下,應加快市場整合,延伸產業(yè)鏈,進行產業(yè)轉型,在新常態(tài)下完成產業(yè)升級。
2008年全國水泥產量13.88億噸,2014年水泥產量24.76億噸,6年間新增產量近11億噸,這無疑這是4萬億投資催生的結果。今年是“十二五”末年,未來水泥產量增長還有多大動力,本文僅從產量(可視為消費量)單一指標分析:
2009~2011年3年是4萬億投資拉動的轟動效應,3年產量平均增速16.50%;2012~2013年進入調整期,增速直降,攔腰截去,平均8.5%;2014年更是跌至1.8%,多年來最低。
2015年產量增速會是多少,筆者和多位業(yè)內資深人士交流,給出正負3%的上下限。這一數(shù)據(jù)上下限幅度大超往年,往年上下限幅度一般是2、3個百分點,并且今年增速最低限還給出負增長。主要判斷依據(jù)是房地產對水泥需求的影響,以及北方地區(qū)在3年前就出現(xiàn)負增長,多米諾骨牌效應傳遞不是沒有可能。
全國幅員遼闊,經濟發(fā)展不一,從2014年區(qū)域看來,南強北弱格局明顯,市場出現(xiàn)分化。
華北、東北,是負增長,華北2014年負增長19.9%,前景仍不看好;
西北,2013年增速19.4%,2014年3.4%,跌去16個百分點,跌幅之大遠超預期;
華東,增速平穩(wěn),盡管2014年下跌6個百分點,但要好于2008年;
中南,2008年以來平均增速10.0%,僅低于西南、西北,好于其他地區(qū),2014年增速4.6%,僅低于西南;
西南,2009、2010年連續(xù)兩年增速超過30%,4萬億、災后重建疊加效果,2012年大幅下滑,跌至6.1%,2013年強力反彈,2014年增速名列全國榜首,需求應該看好,但新增產能巨大,云貴兩省2014年新增產能占到全國30%,后期新增壓力過大。
2008~2014年以來水泥產量平均增速10.5%,從2008年的13.9億噸增至到2014年的24.76億噸,此間,2009~2011是4萬億投資的高增長期,高增長的投資拉動了需求。但供給的增長更為迅速,超過了需求,2010年供大于需的現(xiàn)象就出現(xiàn),38號文件的出臺,說明政府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沒有有效措施實施。2012年供給釋放盡管減速,但需求增速的大幅下滑,使2012年市場極度低迷。2013年需求上升,供給下降,使供需關系再度發(fā)生扭轉,市場走高。2014年需求下降8個百分點,供給較2013年還略有增長,當年新增熟料產能近1億噸,而產量僅增長6,000萬噸,產能增長主要集中在貴州、云南,1,500萬噸左右。2015年仍然有一定的產能釋放。
2014年開始,筆者的關注點主要是對需求的關注,需求的波動對市場的影響更大,主要是,一是,產能的釋放逐步下降,二是,供需關系的惡化,使企業(yè)逐步認識,對產能供給持續(xù)進行控制成為共識;但需求的下滑是無法避免與控制的。市場周期性的下行必然帶來市場的分化、企業(yè)的分化,市場倒逼機制正在形成過程中,這是企業(yè)必須清楚認識到的。
2015年年度市場的由低走高,取得共識,但未來5年市場到了“需求平臺期”,產業(yè)更應關注的是:在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環(huán)保政策日益趨緊的背景下,應加快市場整合,延伸產業(yè)鏈,進行產業(yè)轉型,在新常態(tài)下完成產業(yè)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