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家用空調作為室內空氣調節的電器已經廣泛走進了消費者家庭,國家統計局《2022中國統計年鑒》顯示,到2021年12月31日止,家用空調在我國的全國百戶保有量131.2臺,其中城鎮居民百戶保有量為161.7臺,農村居民百戶保有量為89.0臺。存量市場和增量市場并存的時代,消費者對空調的消費需求包含城鎮的替換需求和農村的新增需求,這兩種需求的共同點是消費者對空調功能、品質的不斷提升。高效快速地調整室內溫度已經成為消費者對空調產品最基本的功能需求,室內空氣質量、送風角度、空調使用中的舒適體驗是消費者對空調產品提出的新需求。市場上各空調品牌對分體式柜機、掛機空調、制冷量、能效等級等維度都投入了廣泛關注,相互之間不能形成更明顯的競爭優勢,因此部分品牌開始了對空調送風方式的改進,提升消費者的舒適體驗,從原來追求簡單的送風距離遠,逐漸在送風距離、送風方向、送風力度的多角度綜合考量。為了推進家用空調產品在送風方式上的不斷探索,在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指導下,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設計研究與評測中心聯合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總公司編寫了《2023年家用空調舒適送風技術發展白皮書》。希望本白皮書為家用空調的設計生產、行業發展提供一些思考,從而能夠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更舒適的空調使用體驗。
1.家用空調行業現狀
1.1規模現狀:整體市場規模處于調整期,具有上升潛力
家用空調作為室內空氣調節的家用電器已經廣泛進入消費者家庭,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家用空調在我國的全國百戶保有量131.2臺,相對于冰箱和洗衣機產品的百戶保有量(冰箱和洗衣機的百戶保有量分別為103.9臺和98.7臺),空調產品普及率是比較高的。同時空調市場的內銷規模有近2000億元,較冰箱、洗衣機的規模更大(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2021年數據,冰箱和洗衣機的內銷規模為1000億元和714億元)。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響,空調市場內銷規模出現下滑,處于周期性調整階段,2021年空調規模已在穩步恢復中,不過由于2022年疫情的反復,空調市場再次觸底,但是后期國內空調銷售規模會突破2000億元,市場潛力還有很大挖掘空間。
1.2市場現狀:線下線上市場同步發展
隨著電商模式被消費者越來越廣地接受,家電產品已經成為線上市場重要銷售品類。家用空調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疫情影響下,消費者不便去實體店購買時,線上市場的規模比重在擴大,但是基于線下市場傳統、成熟的銷售模式,線下市場還占據著主導地位,這種主導地位不僅是在銷售規模上,線下市場規模大于線上市場,同時線下市場的產品結構相對于線上更合理,中高端產品比例更高。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線下市場變頻一級能效空調的零售量份額為69.9%,線上份額為54.7%;另外從市場價格段結構分析,中高端空調產品在線下市場的份額要比線上市場高,6000元以上空調在線下市場的零售量份額為11.7%,其在線上市場的份額僅為6.5%,而線上2000元以下空調的市場份額為21.6%,比線下市場高出10個百分點。
1.3品牌現狀:品牌競爭激勵,高端品牌脫穎而出
我國空調市場原來活躍著眾多的空調品牌,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線下監測數據顯示,2005年在銷的空調品牌有110個,到2015年還有63個,而2021年數據顯示,線下市場監測到的空調在銷品牌僅有55個。我國空調市場的品牌發展有兩個重要的表現:一是國產和頭部品牌份額增加,二是高端品牌的市場份額增長明顯。
隨著我國家電行業的發展,我國家電品牌在市場的話語權不斷加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房間空氣調節器累計生產14200.4萬臺,到2021年我國房間空氣調節器累計生產21835.7萬臺,在國內市場,2015年國產空調品牌市場零售額份額為87%,到2021年這一占比已經達到93%。在眾多國產空調品牌中,格力、美的、海爾組成了整個行業的領導品牌,三者在2015年的線下市場份額合計為68.5%,在2021年,三者的份額合計為78.7%。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監測線下數據顯示,2015年萬元以上空調零售量份額為1.6%,零售份額為5.9%,2021年萬元以上空調的零售量份額已經達到2.4%,零售額份額上升為8.2%,雖然2022年此價位段零售量份額有所下滑,也是受疫情影響,實體店購買消費者人數銳減。
國產品牌壯大的同時,不斷培育自己的高端子品牌,其中卡薩帝已經是國產高端品牌的優秀代表。2005年海爾開始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卡薩帝,是最早布局高端市場的國產品牌,旗下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家電品類都取得明顯增長。卡薩帝空調在空調行業向高端轉型的時期進入市場,日系、國產品牌進行價格戰、服務戰的同時,卡薩帝空調以差異化的高端定位走出不一樣的高端之路,這助力卡薩帝空調連續保持高速增長。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線下市場數據顯示,2019年卡薩帝空調市場零售額為1.4%,2021年其份額達到3.7%,較2020年同期增長1個百分點。卡薩帝空調定位高端市場,其2021年線下市場均價6686元人民幣,相當于3762元市場均價的1.8倍,而卡薩帝變頻柜機的市場均價為11897元,遠高于變頻空調市場均價。卡薩帝天璽系列vip空調(cap752vip(a1)u1),更是以99999元的價格觸及了家用分體式空調三匹柜機價格的天花板。另外在高端市場中,卡薩帝空調的市場份額具有明顯優勢,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的線下樣本監測數據顯示,在15000元以上售價區間,2021年卡薩帝空調以31.5%的零售額份額占據第一位,并且和追隨品牌形成較大優勢。
1.4產品現狀:空調產品升級明顯,附加功能不斷豐富
目前國內市場的空調產品結構基本上已經固定,分體式空調主要是掛機和柜機兩種,模式也以冷暖空調為主,產品以變頻產品為主。線下市場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掛機空調的零售量份額為81.3%,冷暖空調的零售量份額為78.9%,變頻空調的零售量份額為98.3%,一級能效空調的零售量份額為70.2%。在制冷供暖、變頻這些基本的功能賣點之外,企業在不斷嘗試將新的功能附加在空調產品上,從市場的銷售數據反饋的情況來看,自清潔的空調目前已經受到普遍關注,空調型號的滲透率較高,隨后依次為智能、藝術化、舒適風、健康除菌維度和新風功能。
市場上宣傳自清潔功能的空調多是指通過急速降低蒸發器的溫度,讓其表面凝結成霜,隨后在溫度的調節下,霜會隨之化去,并帶走蒸發器表面的積灰,這樣就能起到很好的清潔效果。2015年海爾就推出的可以自動清潔空調內機蒸發器的系列空調產品。
空調的智能功能最初是以在空調增加wifi模塊,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遠程操控空調的方式進入消費者認知中的。gb/t 37879-2019《智能家用電器的智能化技術空調器的特殊要求》中定義智能空調為采用了智能化技術,具備感知、決策、執行、學習以及反饋(包括學習結果的反應能力),并將這些能力綜合利用以實現特定功能的空氣調節器。 2010年全球首臺物聯網空調在海爾誕生,由于空調企業的推進,2014年空調智能化熱度空前提升。隨著科技的發展,空調的智能化的表現方式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語音識別和控制、手勢識別、攝像頭或者紅外感知等均被加載在空調產品上。2019年卡薩帝就推出了集分區送風、新風、智慧ai于一體的家庭智慧空氣管家,最新面市的卡薩帝鑒賞家空調可即時感應6位用戶的距離、體征、心率等,提供“私人訂制”空氣方案。
空調藝術化是指空調外觀設計改變原來普通的長方體外觀,演變成柱形、塔型等外觀。2013年海爾就推出了“帝樽”空調,就采用圓潤的圓柱外形,豎向的超大出風口,酒杯一樣的曲線設計。2014年海信科龍推出了藝術化空調,旗下“蘋果派”系列柜機,突破傳統柜機硬朗線條限制,采用流線型的雙曲面造型。
空調的舒適風功能是指空調的送風角度、溫度、風速等維度進行調整,提高消費者主觀舒適度的功能。2015年,美的推出的舒適星空調旨在打造空調“無風感”的舒適性。2017年海爾推出能吹自然風的舒適風柜機產品,根據人與空調的距離,自動調整風機轉速和壓縮機頻率,從而保證人體感受到的風速和溫度,提升消費者的主觀舒適感受。格力同樣也推出了自己的“風不吹人”的空調。tcl空調在送風技術上打造的柔風系統,用柔風葉片打散冷風,用微孔分流,追求“柔風感”。創維空調推出“海浪風”防直吹空調,用海浪式曲面,弧形凸點等實現上下分流的“微風感”。
空調的除菌功能、新風功能、除pm2.5功能、除甲醛功能、加濕功能、香薰功能都在空調產品上不斷滲透,生產企業為了滿足消費者對空調不斷豐富多樣化的需求,不斷拓展空調的附加功能,布局“集成化”產品。
2.用戶需求分析及影響因素
2.1使用空調不當有誘發“空調病”的痛點
在炎熱的夏天,大部分人喜歡停留在空調房里,將室內溫度設定到適宜的溫度,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有誘發“空調病”的可能。百度百科中將長期處在空調環境中而出現頭暈、頭痛、食欲不振、上呼吸道感染、關節酸痛等癥狀稱為空調病(air-conditioning disease)或空調綜合征。其實,醫學上并沒有“空調病”這個疾病,這是一個社會學診斷的病名,通常凡是與空調有關或空調引起的相關疾病稱之為“空調病”。其易發人群多為老人、兒童和婦女,癥狀多為呼吸道、關節、肌肉、神經系統等不適。
第一、呼吸道不適。“空調病”累及呼吸道可引起咳嗽、打噴嚏、流涕等類似感冒的癥狀,嚴重者合并細菌感染,可引起下呼吸道疾病,如肺炎。
第二、消化道不適。“空調病”累及腸胃等消化器官時,腸胃進行收縮,可表現為厭食、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
第三、肌肉、關節不適。肌肉和關節受涼,造成血管極速收縮血液不暢,導致關節僵硬,曲伸不利,肌肉酸痛等。
第四、神經系統不適。面神經炎、皮膚局部末梢神經炎也是空調病的常見癥狀,嚴重的還可引起口眼歪斜。人體對著空調猛吹,體表微循環受到寒冷刺激的干擾,局部營養神經的血管就會發生痙攣,導致神經組織缺血、水腫、受壓迫而致病。
第五、皮膚及其他不適。空調在制冷過程中會形成凝露,從而造成室內空氣濕度下降,干燥的空氣使皮膚和粘膜含水量下降,同時由于開空調時,房間內空氣不流通,室內的塵埃出不去,塵螨滋生,敏感人群容易患皮膚病。另外,女性遭受空調冷風直吹,或者是溫度過低,易引起月經不調、痛經等。
以上幾種情況都是由于溫度切換太快、溫度差異較大、冷風直吹帶來的人體不適或者疾病。人民網人民科技賬號曾發布過數據,調查顯示,有53%的面癱患者發病前曾受過冷風、冷水等刺激。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陳國強教授表示,夏天室外高溫炎熱,人出汗后,使用空調制冷猛吹,很容易感冒,同時如果直接對著頭頸部吹,頭皮溫度下降,反射引起腦血管收縮,腦血流隨之減少,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嚴重時可誘發腦中風。可見空調使用不當,會給消費者的身體帶來傷害,因此空調企業應該提升空調的送風力度、角度,以及智慧性,使其協助或者提醒消費者能夠健康舒適的使用空調。
2.2消費者對送風舒適性需求提高
“不被空調吹會熱,被空調吹會冷”這樣的矛盾困擾空調行業多年,究其原因,主要是現有家用空調大多送風形式單一,在制冷時出風風速較大,出風溫度較低,冷風直吹人體易造成不適。因此,家用空調送風技術的研發很早就開始了。上文提到的“舒適風”功能是指企業整體包裝送風賣點的統稱。在這之前,空調通過調整導風板的方向、開合角度,可以改變空調送風的角度,避免對房間內一些特定區域的直接吹送冷風,比如床、工作臺等。空調制冷時,能夠快速降低室內溫度,達到消費者對適宜溫度的基本要求,但是冷風直接吹向人體,易引起人的冷風感,人體感受不舒服。隨著消費者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對健康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因此對空調的要求增加,消費者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制冷供暖的滿足,還需要空調產品的送風功能提供較高的舒適性。海爾創新設計中心曾經做過一個用戶洞察,在455個調研樣本中,針對家用空調健康、舒適、智慧控溫、ai音控、超低噪音五個主要功能進行重要性排名時,前三依次為健康、舒適和智慧控溫。
我們可以把消費者對空調送風舒適度的需求分為五個層級:
第一層:空調產品能夠快速制冷,首先滿足消費者對室內空氣溫度的基本要求,在熱舒適性上獲得滿意。
第二層:空調產品吹出的風速度可調節,“硬度”可以適應,屬于消費可接受區間,舒適度有所提升。
第三層:空調具有防直吹相關技術,吹出的風可以不直接打到人身體上,避免皮膚接觸冷風的不適感。
第四層:空調可以吹出仿自然界的柔風,風的“軟硬”適中,皮膚感覺舒爽。比如卡薩帝空調采用的雙塔軟風技術,空調冷風和室內風混合,可以達到“軟風”的效果。“軟風”在風力等級表中屬于第二級[1],風速顯示0.3~1.5m/s或者1~5km/h。
第五層:空調可以送出生態軟風,該方式按需送風,根據用戶需求,從空氣的溫度、濕度、潔凈度、含氧量等多維度,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空氣。
2.3影響人體熱舒適的因素
熱舒適是人對周圍熱環境所做的主觀滿意度評價(iso 7730標準)。作為反映人們對周圍熱環境感到滿意的一種主觀感覺,人體熱舒適是表征人們對室內熱環境舒適滿意程度的重要指標。事實上,人體熱舒適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人體因素和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包括空氣溫度、風速、相對濕度和平均輻射溫度,人體因素為人的活動量和衣著。其中空氣溫度和風速對人體熱舒適的影響最大,重要性系數分別為0.53及0.27。
空調作為調節室內熱環境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從以下幾個維度影響室內環境:
1)空調運行過程中,整個溫度場存在明顯的上冷下熱的溫度分層現象;
2)在射流區域內,隨著射程的增大,氣流溫度逐漸升高;
3)送風角度的變化對室內氣流形成的流場影響很大;送風角度越大,送風射流的射程越短。這是因為送風角度越大,速度在豎直方向上的分量越大,在水平方向的分量越小;
4)送風角度越大,在送風射流下方形成的回旋氣流就越小,在高度方向上的溫度梯度就越大,易產生局部冷感覺;
5)送風速度對送風射流的射程有直接影響。送風速度減小,射程相應減小,強制對流的作用減弱,室內空氣流速降低,不易使人產生吹風感;
6)送風速度越大,強制對流的作用越大,室內氣流間冷熱量交換越劇烈,溫度梯度越小。
可見,空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空氣溫度和風速,進而影響舒適度。只有合理的送風氣流組織才能營造出人體熱舒適所需的溫度場和速度場,而氣流組織主要是由送風技術決定的。在家居環境中,制冷或加熱過的空氣受到空調的控制,而絕大多數的其余空氣又要靠空調吹出的風來冷卻或加熱,空氣又是熱的不良導體,這個過程需要“風”把兩種溫度的空氣“攪合”均勻,因此空調送風技術非常關鍵。
3.空調舒適送風的解決方案
伴隨人們生活理念的改變和消費升級的不斷深入,在中國空調行業制冷技術發展比較成熟的情況下,用戶對空調舒適度的訴求愈顯強烈。而空調的送風方式對舒適度影響很大,在用戶需求的導向下,各空調品牌也在積極探索通過空調送風給人帶來的舒適感的技術。按改善維度的不同,目前的空調送風技術可分為改善送風角度的技術、改善吹風感受的技術及射流勻風的技術,下面就對不同的空調送風技術進行梳理。
3.1改善送風角度的技術
正如前文所提,空調制冷時,冷風直接吹人會引起人體的不舒適,且長期處于冷風直吹狀態,極易誘發人體多種疾病,因此,一些改善送風角度的技術應運而生。
3.1.1 送風角度對舒適度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人體的皮膚上存在“冷點”和“熱點”,即對冷敏感的區域和對熱敏感的區域。且人體各部分冷熱點的數目及位置均不相同。在偏冷環境下,人體的頭部、大腿、小腿和手四個部位對熱刺激更加敏感;在偏熱環境下,人體的頭部、背部、胸口和小腿四個部位對冷刺激更加敏感。
空調可通過調整送風角度來控制送風氣流組織不同程度的刺激人體的熱/冷敏感區域,讓人體感到熱舒適。送風角度的改變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室內溫度場。
有研究表明,送風角度越小,氣流短路現象越嚴重,室內平均溫度和回風溫度的差值就越大;送風角度越大,送風射流的水平射程就越短,高度方向上的梯度就越小。改變空調送風角度從而影響溫度場,提升舒適度。
3.1.2 改善送風角度的技術
目前市場上通過改善送風角度來提高舒適度的技術一般通過風道的差異化設計實現,主要有以下幾種:
分區送風
分區送風技術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通過風道分段設計,采用上下分段、左右分區廣角送風,從風道結構上避免了直吹小孩頭、成人腰和老年腿等易產生不適感的部位;分區獨立控制,為不同區域、方向的人群提供精準送風。
市面上的另一類分區送風技術是指,除了將送風區域分為左右、上下不同送風區域,并用大數據算出數千種送風模式,實現定制送風,還配備有人體溫度傳感器,當有人在空調附近5m以內時,傳感器通過掃描體感溫度為之匹配適合的空調風,而且隨著人體狀態的不斷變化,空調風速以及溫度也會隨之變化。
分布式送風
分布式送風技術將送風場景分為穩態及動態兩種環境。設計上、下兩個風口,根據環境狀態靈活調節送風方式。
在制熱時,上、下風口同時開啟,下部出風射流能夠在制熱時使暖風從腳起,上部出風射流下壓,抑制下部送風口送出的熱風因密度較小而向上漂浮;制冷運行時,下風口根據所處的穩態及動態環境而選擇性開啟,能夠在動態環境下有效刺激人體所需部位,快速有效達到熱舒適,穩態環境下,可避免冷風直吹引起的不舒適感。
改變出風口角度送風
全域送風技術是改變出風口角度送風的一種,它雖然只設置了一個出風口,但可以通過一個風機帶動出風口360°旋轉,實現柜機的全角度送風。消費者可以自定義送風角度,無論是30°、60°、90°還是120°、360°,彌補傳統柜機水平方向送風受限的弊端。可根據用戶需求,將風送往房間的各個角落,結合“風吹人、風避人”等功能,實現空調廣域送風。
還有通過導風板的設計來實現出風口角度改變的一類技術,采用上下導風板聚風夾角,氣流集中緊貼在導風板聚風夾角中,實現拋物線式送風,有效避免冷風直吹。
以上改善送風角度的技術都是通過考慮怎么避開直吹的“冷風”來避免風直吹人,從而提高舒適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將“冷風”暫且阻擋住,但有些技術也導致了“房間溫度冷熱不均”,從而產生另一維度的不舒適感。
3.2改善吹風感受的技術
除了改善送風角度,近幾年,空調產品也開始對“風”進行改進,主要表現在通過改善吹風感受提升舒適度的一些技術上。
3.2.1 吹風感對舒適度的影響
不同的吹風方式所形成的空氣氣流在風速、風向、速度分布、頻譜特征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所產生的吹風感受也有很大不同,而自然風以柔和、舒適的吹風感受和良好的降溫效果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就空調行業來說,很多品牌在特定的動態熱環境中追求具有良好的吹風感受,可實現熱舒適狀態的送風技術。
空調送風有時為滿足較遠位置能夠達到足夠的風量,常常調大送風量、加大送風速度,這就導致進風口區域風速較大,超過人體對風速的舒適范圍。
目前,吹風感指數是用來評價吹風舒適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是指由于空氣流動引起的人體感覺不滿意率。此項指標的數值越低,表明由于空氣流動引起的人體感覺不滿意率越低,即人體感覺越滿意,所處的環境越舒適。其計算方法如式(1)所示:
式中:dr為吹風感指數,即由于渦動氣流引起的不滿意率;ta為局部空氣溫度(℃);va為局部平均空氣流速(m/s);tu為局部紊流強度(%)。
3.2.2 改善吹風感受的技術
目前市場上通過改善吹風感來提高舒適度的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導風板控制送風技術
導風板控制技術是通過對導風板平面的立體設計,改變過去的機械送風模式。
如將流體沿物體的外壁呈波浪形發散噴射的自然風康達效應應用在空調氣流中,并通過導風板弧度、導風板面積、導風板波紋凹槽等方面來改變風向,將風由原來的1個平面方向吹出改變為沿幾十個面吹出,達到立體出風的自然效果。
微孔送風技術
常規空調出風為一股強射流出風,吹出氣流速度高,且吹風感強,令人不舒適。微孔送風技術在掃風葉片上開大量(2-3.5)mm的微孔,將射流氣流打散,使氣流通過微孔形成小股強射流,或者通過與掃風葉片與蝸殼橫向間隙形成小股強射流,氣流通過掃風葉片打散后,在出口處快速混合,同時卷吸少量周圍空氣,形成層流出風,以不大于0.2m/s的風速吹至人身上形成低速柔和氣流,實現無風感制冷。
下圖是微孔送風技術與常規送風技術的風速對比,可以看出,微孔送風技術可以有效降低出風風速,出風柔和。
還有一些品牌通過智能控風算法技術,根據房間溫度調整出風溫度與速度,使穩態環境下送風更柔和。以上都是通過模擬“自然風”,改善吹風感受來提高舒適度的技術。它們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帶給人舒適的吹風感,但有些技術同時存在著降/升溫效率低的弱點。
3.3射流勻風技術
對于以上空調送風技術存在的冷熱不均、冷量不足等問題,卡薩帝空調提出了射流勻風技術,致力于從根本上解決冷風吹人與冷量不足不能兼顧的行業技術難點。
3.3.1 射流勻風技術原理介紹
射流勻風是指在空調出風口的環形罩體處增加一種貫通風道,使環形罩體壁上形成有連通空調內部風道和貫通風道環形開口,通過喚醒出風裝置引射出風口周圍的空氣,增加風量和出風溫度,提高舒適性的技術。
混入的暖風可分為左側引流、右側引流、中間主動氣流三股,通過調整中間主動氣流的風量進而調節兩側引流的流量。利用柜機的雙柱造型,空調吹風時在雙柱中間形成負壓區,機器后方的室溫熱空氣沿負壓區被吸入到前方,同冷風混合一同吹出。冷熱風混合后,風量大但溫度高、風速低,對人的皮膚毛孔刺激小,所以體感更舒適。
射流勻風技術解決了“冷風”直吹,實現了冷量不變、風溫提升,而這種出風方式的升級,是空調內部構造的變革換來的。區別于行業傳統的單風扇送風,射流勻風技術將貫流風扇增加到2個,雙風扇、雙電機、雙蒸發器,雙送風系統的轉速、擺葉方向、導風板方向均可單獨控制,且出風時先融合20%自然風再吹出23℃空調風,實現雙貫流射流勻風,讓空調出風更勻稱柔和,減少“冷風”直吹帶來的不適感,減少得空調病的部分誘因。
空氣射流式房間空調器作為新的空調器品類,在2017年發布了gb∕t 35747-2017《空氣射流式房間空調器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國家標準,規范了射流空調器的技術指標和試驗方法,為射流空調器市場規范發展奠定了基礎。
3.3.2 主動軟風技術
主動軟風技術作為射流勻風技術的升級版,在延續了射流勻風技術制冷舒適送風優勢的前提下,增加了主動勻風功能。主動勻風是在射流勻風的基礎上,將原來的雙柱改善成三柱結構,同時增加引風風機,將室內常溫空氣吸入后,通過勻風柱吹出,成為主動式氣流出風時混入更多自然風,使出風涼而不冷,熱而不燥,全屋溫度更均勻。
另外,在主動勻風的基礎上增加內置雷達感知功能。雷達通過60g毫米電磁波對自由電子的反射原理,運用多普勒效應,檢測人體移動,區分人和物體,判定人體數量,位置和距離,可以做到風隨人動,或風避人吹,從另一個維度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在風隨人動或者風避人吹的模式下,雷達可以檢測到距離空調6m,掃描角度為120°范圍內的人體,空調會調節風向,實現風吹向人或者是避開人。
雷達通過檢測人體胸部表面的細微運動(因呼吸與心跳而產生的細微運動),提取靜止人體的呼吸與心跳頻率,并通過tft反饋顯示,實時互動。當空調檢測到人靠近空調(1m內),熄屏狀態下的tft屏會自動亮起,而當空調運行狀態下,空調會自動降低送風風速;當正對空調距離1.2m的單人保持靜止不動時,20s后,tft屏會輸出此人心率呼吸數據。
3.3.3 主動軟風技術優勢分析
在了解了主動軟風技術的原理后不難看出,卡薩帝主動軟風技術存在如下優勢:
風量大
普通空調內置一個風扇、一臺電機,風扇采用的是離心式風扇,優點是風壓大,但風量小。而主動軟風技術采用的是雙風機獨立控制,配備雙貫流風扇,不僅風量更大,送風更遠,而且雙貫流風扇還能降低空調的噪聲。以卡薩帝空調cap7211zaah(81)vu1;制冷模式標準風量達到1300m3/h,開啟勻風后風量達到1820m3/h。
如鑒賞家柜機,采用的是直徑94mm的貫流風扇,循環風量增大40%,房間勻溫時間可縮短20%。在引流通道中間增加增強引流的主動氣流出風口,通過控制主動氣流的風速來調整空調的兩側引流風量。
風溫高
通過混合出風實現出風溫度的提升,從根本上避免溫度較低的冷風吹人所產生的冷刺激,進而產生的不舒適感。從下表可以看出,鑒賞家空調不同檔位的出風溫度都實現了顯著提高。
送風距離遠
主動軟風技術中間的主動氣流可以輔助空調出風,將空調出風送至更遠處,可以兼顧客/餐廳空調使用需求,送風距離有效提升33.3%。
下表總結了本章中提到的不同送風技術的優缺點。
上文提到的分區送風、分布式送風、導風板控制送風技術等空調送風技術雖然名稱不同,原理各異,但追求的目標卻大致相同,都是為了帶給消費者更好的舒適性體驗。而主動軟風技術作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突破了行業難點,提升了用戶體驗。
3.3.4 復合軟風技術
在主動軟風技術基礎上,基于pmv人體熱舒適理論,保留雙塔勻風結構,通過空調風和室內風的大小雙塔送風方案,將冷熱風、室內風和功能風按需復合,兩股軟風氣流與空調風復合調節后,軟風體驗大幅提升,風溫舒適,風速柔和,實現更佳熱舒適軟風體驗。
復合軟風空調的大小柱雙結構設計,能夠實現空調大柱吹冷熱風,作為一臺空調器單獨使用;小柱吹室溫風,多檔位風量可調,可通過與其相連的功能模塊相結合,作為一臺單獨的新風、凈化、加濕、除醛等機器使用。
大柱空調冷熱氣流和小柱增益功能氣流可按需復合,在雙柱出風口前方0.5m內完成混合,形成獨具特色的復合軟風,滿足用戶對于空調的個性化需求。
3.3.5 復合軟風技術優勢分析
23℃復合軟風
空調冷熱氣流和增益功能氣流可按需進行多風感復合,空調吹風時在雙柱中間形成負壓區,機器后方的室溫空氣沿負壓區被吸入到前方,三股氣流自適應復合后吹出。出風口面積增大100%,風量大但溫度高、風速低,對人的皮膚毛孔刺激小,體感更舒適。
得益于雙柱的獨立控制,勻風量能夠在0%-40%范圍內動態可調,空調23℃舒適軟風的工作范圍提升50%,通過固化軟風功能模式,讓用戶輕松一鍵實現在距空調2m~4m范圍內,舒適軟風全覆蓋,全屋溫度更均勻。
大小柱單獨可調
空調的大小雙單獨可調,空調冷熱風100%由大柱吹出,可獨立運行,出風更集中;小柱吹室溫風,多檔位風量可調,可通過與其相連的功能模塊相結合,作為一臺單獨的水洗、加濕、凈化、除菌、新風、除塵、除醛機、除味的集成式高能空氣機使用。根據使用場景的不同,大小柱可進行針對性調節,如下圖:
廣角勻風
大柱出風風向調節時,小柱風向自適應聯動調向,在空調擺風模式下,也能實現勻風效果。同時,大柱擺風角度達到100°,角落安裝可實現房間勻風全覆蓋。
17米遠距離送風
復合軟風空調的大小雙柱結構,大柱單獨運行可實現1300m3/h循環風量,15m遠距送風功能。小柱單獨動力,啟動后小柱出風與大柱出風復合,助力空調出風,送風距離可達17m,滿足大空間的勻溫舒適需求。
4.空調舒適送風標準及評價
在消費升級趨勢下,送風技術已成為空調產品的重要升級方向。目前已有的空調送風技術體現著各個品牌對空氣溫度、濕度、風量、風速等舒適度綜合控制的能力,其效果如何需要通過相關標準來進行驗證與評價。下面就國內外相關標準情況及評價指標等方面展開介紹。
4.1 國內外相關標準情況
吹風感是引起人體不舒適感的一個主要因素,人類早在19世紀就對吹風感展開了研究。美國采暖、制冷與空調工程師學會ashrae 55-2013《therm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human occupancy》標準將熱舒適性定義為人對熱環境表示滿意的意識狀態反映,并總結出影響人體熱舒適性的環境參數及自身參數,我國已非等效采用該標準2004版為gb/t 5701-2008《室內熱環境條件》。
我國現行房間空調器產品標準為gb/t 7725-2004《房間空氣調節器》,該標準非等效采用iso 5151:1994《non-ducted air conditioners and heat pumps testing and rating for performance》,主要規定了空調器的制冷/熱量、消耗功率、能效比、噪聲、凝露等基本性能及環境試驗要求,沒有對舒適風速、吹風感指數、溫度均勻性等給出要求。
暖通設計規范方面,國家標準gb 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規定了人員長期逗留區域空調室內設計參數,明確制冷工況室內設計風速不應超過0.3m/s,但也沒有規定其余舒適性指標要求。
人類工效學方面,國家標準gb/t 33658-2017《室內人體熱舒適環境要求與評價方法》在基于gb/t 5701(ashrae 55)、gb/t 18049(iso 7730)的基礎上,給出了溫度波動、溫度均勻度、垂直空氣溫差、吹風感指數、pmv、暖體假人評價要求等指標和評分方法。該標準是目前國內舒適性相關度較高的標準,在空調行業內被廣泛采用。
4.2 主要評價指標及產品表現
基于以上標準,一般用以下評價指標來評價空調產品的舒適度。
送風距離
根據用戶體驗需求,需解決部分用戶客廳和餐廳同時可用空調的問題,客廳空調器需具備遠距離送風功能才能使餐廳有較好的制冷效果。gb/t 35747-2017《空氣射流式房間空調器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規定了空氣射流狀態下的送風距離技術要求:4500w<空調器額定制冷量≤14000w時,空氣射流狀態下送風距離的實測值應不小于非空氣射流狀態下實測值的115%。經實測,卡薩帝鑒賞家空調強力模式下的送風距離>;16m,符合標準要求,可很好的滿足用戶體驗需求。
吹風感指數
gb/t 33658《室內人體熱舒適環境要求與評價方法》已定義了吹風感指數,考核的是整個房間的吹風感指數,其規定最低吹風感指數為40%,最優吹風感指數為10%。卡薩帝鑒賞家空調可帶給消費者舒適的吹風感受。
溫度均勻性
傳統空調制冷運行時,離空調近的地方冷,遠的地方熱,冷熱不均勻,明顯存在較大溫差。gb/t 33658定義了“溫度均勻性”,其定義為室內環境達到熱穩定狀態后,在同一時刻,房間內不同測點溫度的差異情況,計算其溫度分布標準差,該指標反應的是整個房間的溫度均勻性。卡薩帝鑒賞家空調在室內溫度均勻性維度表現良好。
降/升溫效果
空調的主要功能是調節室內環境溫度,舒適度的提升不能以犧牲它的主要功能為代價。gb/t 35747-2017對風量、出風溫度都進行了規定,均可以通過最終的降/升溫效果來體現。卡薩帝鑒賞家空調實測降/升溫效果如下圖,均優于對比樣機。
從以上評價指標及卡薩帝鑒賞家空調的產品表現可以看出,卡薩帝鑒賞家空調送風距離可兼顧客/餐廳使用,吹風感較為舒適,溫度均勻且降/升溫效果優秀,大大提升了用戶體驗。
5.結束語
目前,行業內眾多生產企業在空調送風技術、提升舒適體驗方面已經著力研究,這一點既是為了契合消費者不斷升級需求,同時也是為了推進空調產品不斷升級,風感技術不斷改進,使自身規模獲得增長。跳出成熟的制冷制熱賽道,在新的舒適度送風技術賽道上提前布局,不斷突破創新的品牌會引領整個空調行業向新的發展趨勢邁進。卡薩帝鑒賞家系列空調正是通過獨有的專利送風技術,調整中間主動氣流帶動兩側引流的流量,從“軟風”的角度,提升了空調風吹到消費者身體上的舒適體驗,開啟了家用分體式空調舒適風的新維度。
【1】“蒲福風級”是英國人蒲福(francis beaufort)于1805年根據風對地面(或海面)物體影響程度而定出的風力等級,共分為0~17級 ↑
網友評論
最新評論
主頁
|
發布廣告
|
免責條款
|
投稿指南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北京中家智銳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7074749-1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