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國家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潘愛華、原材料司建材處處長陳愷民以及稀土處調研員靖大偉,在江西省工信委副主任殷勤,宜春市市委常委、副市長黃建平,宜春市工信委主任龔向東以及高安市市委書記聶智勝、副市長席國華,江西省建筑陶瓷產業基地管委會書記胡江峰等領導的陪同下,到建陶基地調研陶瓷產業的發展情況,打造“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首次正式在調研座談會上提出。
已建184條生產線
此次調研組一行先后參觀考察了華碩陶瓷生產線、富利高陶瓷有限公司的薄板生產線以及新中源產品營銷中心。調研組來到瓷都國際新聞發布中心,與江西新明珠、江西新中源、江西普京陶瓷、江西愛和陶陶瓷、江西羅斯福、江西華碩陶瓷等16家陶瓷生產企業進行了座談。
座談會上,江西省建筑陶瓷產業基地管委會書記胡江峰代表介紹了高安陶瓷建筑陶瓷產業情況。據介紹,截止2012年年底,高安建成生產線184條,主營收入突破200億,年產達7億平方米。其中建陶基地已有78家投產(46家陶瓷企業、32家配套企業),108條生產線投產,2013年一季度各陶瓷企業產銷形勢良好。
宜春市副市長黃建平透露,作為宜春市乃至江西工業發展重要代表,高安陶瓷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高安市2012年用電量20億度,已經超過江西省景德鎮、鷹潭、撫州三個地級市,其中建陶用電量達12億度。尤其值得指出的是,2012年一些產區企業發展遭遇困難,而高安產區總體發展趨好。
產業配套優勢凸顯
聽取匯報后,潘愛華對于高安產業發展現狀表示了充分肯定,特別是對于產區集群優勢、產業配套優勢給予了高度評價,并認為,這是很多產區所不具備的。
在此次座談會上,高安市政府準備的相關資料顯示:陶瓷基地興建日產4萬噸沙湖地表水一座,興建220ka變電站2座,110ka變電站3座, 2008年斥資13億人民幣興建鐵路專運線一期工程全部竣工,并開通了高安八景至團結村的貨運班列,專運線吞吐量已達到1600萬噸。與此同時,為了配合鐵路專運線建設,爭取了高安口岸作業區的建設,為海關商檢的進駐及鐵海聯運打下扎實基礎。
環保壓力大
而潘愛華尤其對天然氣供應、國家級建衛檢測中心的籌建表示了極大關注。他指出,高安的建筑陶瓷產業總體發展不錯,高安的陶瓷產業基地有規劃優勢、資源優勢和配套優勢,有利于建筑陶瓷產業做大做強。
在一系列振奮人心的成績面前,但是與會企業也指出了存在的一些問題。江西羅斯福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友軍表示,目前高安陶瓷雖然已太陽陶瓷、德美陶瓷、天偉陶瓷三個“中國知名商標”,但是總體而言,高安陶瓷的品牌意識不強,大部分企業還在打“佛山”的品牌在銷售,希望政府推進高安本土品牌建設。
江西新明珠企業代表指出,目前產區內技術創新不足、技術人才欠缺、企業管理尚待提升,特別是企業知識產權有待提高,企業間的同質化、抄襲風盛行。
有與會企業代表表示,清潔綠色生產是大勢所趨,近幾年高安市政府也在不遺余力推進企業使用天然氣。但是,目前很多企業反映使用天然氣的成本過高,而省、市對使用天然氣企業的相關補貼并未得到及時兌現,這些需要上級部門解決。
而聶智勝在發言時坦誠,目前高安陶瓷產業的環保壓力非常大。
牢固樹立綠色發展觀
聶智勝表示,為應對當前現狀,立足現有基礎,高安市委市政府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舉全市之力,強攻建陶產業,提出了“531”構想:“五”即五大升級———規模總量升級、品牌升級、延伸配套升級,節能環保水平升級,綜合效益升級。“三”就是要堅持三個堅定不移———堅定不移做強做大建陶產業,堅定不移推進建陶產業升級,堅定不移把高安建陶基地打造成最具影響力的產區。“一”就是要充分整合三鎮一基地資源,努力實現建陶基地整體建設水平和基地整體品牌的升級,將建陶基地打造成高安重要的城市副中心。
陳愷民透露,國家工信部為貫徹十大會議精神,大力推進建材的綠色消費、促進陶瓷企業轉型升級,鼓勵建陶的薄型化、衛生陶瓷的節水型,不再鼓勵發展拋光磚,工廠布局規范化,單線生產用地不超過100畝、稅收貢獻不低于5萬元。為做好相關工作,國家工信委還并委托廣東省陶瓷協會做了相關調研,新明珠集團、新中源都是其中參與者。
藉此,對于高安陶瓷產業今后的發展,潘愛華提出了三點建議: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目前,國家工信部正在大力推廣綠色建材,作為陶瓷產業做好環保和節約資源兩方面的課題,朝著綠色建材的目標加大可研力度;要注重園區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目前,高安正在申報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這是好事,只要符合條件,國家都將會大力支持,申報成功將為高安陶瓷的研發、檢測、品牌建設、人才培訓提供更好的服務平臺;要注重發展新型材料。高安成功地推出了薄板,這是一次技術的革新,今后要努力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加大新型建筑材料的開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