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疫情帶來的緊張感逐漸淡去,人們對衛生問題的關注也重新回歸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當中。其中,食物、空氣和衣物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的東西,它們的衛生問題你是否關注過呢?
在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中,各地景區人潮涌動的場景讓人們仿佛回歸到疫情前的生活狀態。疫情帶來的緊張感或許會逐漸淡去,但人們的衛生健康意識卻不能隨之松懈,日常生活里的衛生問題依然值得每個人關注。
今年4月7日是第72個世界衛生日,就讓我們從身邊的食物、空氣和衣物入手,一起聊聊家居生活里的那些“衛”什么。
為什么食物放進冰箱里,還會存在衛生隱患?
生活經驗豐富的人大都曾聽說這樣一句話:冰箱不等于保險箱。將食物存放在冰箱中,低溫能夠有效延緩食物腐壞變質的速度,但僅靠低溫來保持食物品質也并非萬無一失。
將生鮮食材放入冰箱之前,很多人習慣不加處理直接放入,食材中原本帶有的泥土、雜質、爛葉等部分就會將污染物帶進冰箱。再加上冰箱中食材種類多,不同食材間之間就容易造成串味和交叉污染,影響食材的品質,時間一久,即便在低溫空間中也難以保障冰箱中的食材完全衛生健康。
做熟的食物也是如此。傳統觀念中“把熱菜放涼再放進冰箱”的過程,其實也是食物受到污染的過程,做好的飯菜即便溫度較高,也應該馬上用保鮮膜封好放進冰箱。同時要注意,飯菜在冰箱中的保存時間不宜超過8小時,否則就應該被視為“隔夜菜”,有些隔夜菜會產生危害身體健康的毒素,不能再進行食用。
家庭食材保鮮,分類儲存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食材間互相污染和串味的現象。將生熟、葷素和不同種類的食材分開包裝,然后放置在冰箱的不同區域內,更利于保持冰箱空間的整潔。
另外,購買冰箱時也要盡可能選擇帶有凈化功能的產品,比如澳柯瑪s+pro系列法式冰箱bcd-421wpgxi。它所搭載的c-tech全效全域凈化技術采用藍光凈化模塊,抗菌、凈味、保鮮多效合一,在食材分儲的基礎上更添一重保障。既能抑制細菌滋生、讓食材持久新鮮,也能避免多種食材混雜串味,長久保持食材新鮮品質。
為什么家里經常做清掃,空氣質量還是差?
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化學所發布的《2019中國室內空氣污染狀況白皮書》顯示:以裝修完成3年的房屋為研究對象,在16℃-38℃的溫度下進行檢測,室內空氣不合格率高達74%。
看似干凈的家居空間,其實也隱藏著很多不易被察覺的污染源。比如家庭裝修材料、家具所釋放的甲醛和苯等化學物質;日常起居和開窗通風時積攢下的灰塵、毛絮;房間潮濕角落滋生的細菌、霉菌等,都會成為影響室內空氣健康的隱患。
甲醛等化學污染危害大、隱蔽性強,需要我們格外警惕。除了新裝修的房間需要充分通風散味后再居住,新買的家具、家紡也要充分清洗或散味后再進行使用。居住時間較長的房子也應該每天開窗通風,并在家中擺放一些利于室內空氣清新的植物。此外,也可以給家里安裝一臺配備空氣凈化模塊的澳柯瑪艾利特系列ai智慧感空調kfr-35gw/bpu33n-fx1,它能幫助去除室內的苯、甲醛等有害物質,保持空氣清新。
抑制灰塵、毛絮、細菌等污染物的關鍵同樣與空調有關。空調在工作時會對室內空氣進行反復循環,灰塵和雜質易隨空氣吸入并附著在空調過濾網和蒸發器上。因此,在對房間進行打掃的同時也要定期對空調進行清潔,才能保持室內空氣潔凈。選擇無需手動清潔的澳柯瑪艾利特系列ai智慧感空調kfr-35gw/bpu33n-fx1,它所搭載的高溫雙清潔功能可以一鍵實現雙清潔,守護健康呼吸。
為什么衣物被褥經常洗,皮膚還會瘙癢過敏?
衣物從清洗到上身,中間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面臨細菌的侵擾:洗衣時,衣物上的頑固污漬沒能去除徹底;晾曬時天氣狀況不佳,殘留的污垢滋生出細菌霉菌;衣物存放不當受潮,沒有再次清洗就上身穿著……這些看似經常清洗的衣物和被褥可能從未真正清洗干凈,每天接觸的地方也會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
給衣物和被褥曬一場陽光浴,是家庭衣物殺菌的有效選擇。陽光中的紫外線對細菌等微生物有著強大的殺傷力,能夠幫助殺滅織物上的細菌和螨蟲,曬過的衣物被褥不僅更加溫暖蓬松,還會帶上讓人安心的“陽光味兒”。因此,洗衣和晾曬時要盡量選擇晴好的天氣,曬完后的衣物也要收納在干燥潔凈的地方。
另外,徹底清洗是保持衣物被褥衛生潔凈的基礎。在常規的水和洗滌劑清洗之外,也可以使用搭載高溫健康除菌功能的澳柯瑪艾利特α系列洗衣機xqg100-b1469syd。它的高溫健康洗功能可以實現高溫深層除菌,強力瓦解頑固污漬,讓潔凈度更上一層;提升筋中搭載的ag+發生器能通過銀離子的釋放實現殺菌效果,衣物混洗也能避免交叉污染。高溫+銀離子雙重潔凈,衣物潔凈更有保障。
食物、空氣和衣物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接觸的東西,其衛生健康狀況更需要我們多加留心。澳柯瑪s+pro系列法式冰箱bcd-421wpgxi、艾利特系列ai智慧感空調kfr-35gw/bpu33n-fx1、艾利特α系列洗衣機xqg100-b1469syd就如同萬千家庭中的衛生守護者,讓健康生活觸手可及,每一天都是“衛生日”。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