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中國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家電大國。2020年,我國家電出口量約33.9億臺,出口額837億美元,同比增長14.2%、18%。其中,冰箱出口量、出口額分別同比增長35.6%、29.6%。
然而傲人的成績背后卻存在隱憂,中國制造的產量占全球的40.5%,但在海外市場的自主品牌占比卻只有2.9%。具體到冰箱產業,中國品牌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自主品牌”意識增強,中國冰箱走向全球
隨著更加深入的走向海外市場,中國企業越發注意到自主品牌的重要性。以幾家頭部企業為例,盡管美的、格力目前仍以oem出口為主,但已紛紛采取舉措轉型。美的收購凱利拉美、東芝家電、庫卡等進行全球品牌進行體系搭建,近年又提出在自主品牌上海外營收要占50%,并在印度、東盟等試點展開自主品牌轉型;格力提升其自主品牌出口比,加大海外建廠投入,也已在巴西、巴基斯坦建立了2個工廠。
而海爾智家從最初就選擇了比創匯更為艱難的創牌之路。以其冰箱品牌為例,根據最新的歐睿國際數據顯示,海爾冰箱零售量再居第一,蟬聯全球13連冠。從更加詳細的市場情況看,2020年海爾冰箱實現海外收入增長20%,中高端市場增長96%。同時在歐美、日韓、東南亞、澳洲等全球15個國家暢銷,在4個國家進入top1,在11個國家/區域進入top3。
成績背后:創新是自主品牌的靈魂
中國冰箱取得一系列好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創新的驅動。隨著行業日趨成熟,企業紛紛加大創新力度。據悉,海爾、美的、格力2019年的研發投入均在55億元以上,研發費用率均超過3%。
在技術壁壘森嚴的全球市場,創造出新的標準才能更具話語權。2020年6月,以海爾冰箱為主導的iec國際保鮮標準正式出臺,為全球冰箱保鮮提供“度量衡”,并被歐盟、英國、南美國家共同體在內的20余個國家轉化采用。同年,其推出的《健康保鮮功能電冰箱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落地,自此國內冰箱行業有了首個健康保鮮標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爾冰箱已主導制定3項國際標準、近30項國內/行業標準,數量領跑行業。
經過在國際市場不斷的探索與實踐,2020年海爾智家再次登上《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更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份榜單中,中國公司數量達到133家,歷史上第一次超過美國。這也意味著中國不僅是制造強國,更在成為品牌強國的路上更進一步。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