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市經過治散治亂、上大壓小,調整水泥產業結構,去年全年,優良天數達333天。其中,一級天53天。數據足以說明,鹿泉市水泥產業結構合理了,環境質量改善了。而今年啟動的“拆磨清倉”、“關停所有采石企業”兩項行動,更是將鹿泉的落后傳統產業“連根拔起”,產業結構也正在變“軟”變“輕”。
6月18日,在鹿泉市長緣水泥廠,一個個碩大的水泥圓倉在震耳欲聾的機械轟鳴聲中瞬間倒下,附近幾家水泥廠也正在拆除一個個水泥磨機和圓倉。今年,鹿泉市計劃在6月底之前拆除80臺直徑3米以下的水泥磨機,涉及55家企業,并同步關停13家采石企業。
鹿泉市有豐富優質的石灰巖資源,水泥生產在全國“享有盛名”。水泥生產企業最多時達166家,占到縣域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近10年來,該市經過治散治亂、上大壓小,先是把166家水泥熟料企業調整到90家,但這些企業仍然采用能耗高、污染大的機立窯生產工藝,雖經水除塵、電除塵,到后來的袋除塵等除塵設施處理,粉塵排放仍然較重。2007年下半年到2009年3月,鹿泉市再次發力,把90家企業調整為3家,后來經過資產重組,3家變成2家。
“鹿泉之所以能夠把166家水泥企業砍到兩家,順利淘汰水泥落后產能,是因為這些年國家不斷強化節能減排,鹿泉進入全省節能減排‘雙三十’行列。這種大形勢堅定了我們的決心,在一次次的淘汰行動中,干部群眾和企業主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鹿泉市市長周永會說。
水泥產業脫胎換骨
長緣水泥廠的老板王平文,前兩年就進入乳業生產。與長緣水泥廠一墻之隔的企業,原來是一個生產了10多年的水泥廠。去年6月,老板張雙琴沒等市里要求,主動拆除6臺水泥磨機,完全退出水泥行業。現在的張雙琴,是石家莊瑞達焊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他于2004年與國家鋼鐵總院專家合作,生產新型焊接材料,經過幾年發展,公司已跨入全國同行業先進行列。談起自己的轉型,張雙琴說:“轉型是大勢所趨,我們雖然轉得不容易,但還是要主動轉,早點轉,早轉早受益。”
經過3年的緩沖,淘汰水泥粉磨企業的時機日漸成熟。國家規定各地要在2012年12月底前淘汰直徑3米以下的水泥磨機,鹿泉自加壓力,準備提前半年實現這一目標。這一次不再給企業留后路,要求企業拆磨清倉,推平廠房。騰出的土地,市里準備集中規劃新的產業聚集區,業主們可用資金、土地入股。
一業獨大轉向五業并舉
雖然現在兩大水泥巨頭熟料產能比原有90家企業時減少了200萬噸,但效益卻比以前大幅提高。2011年提供的稅收達2.7億元,是調整前的2.3倍。另一方面,這幾年水泥行業稅收占鹿泉財政收入的比例逐漸下降,去年只占12%左右,而休閑產業、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輕工食品的稅收貢獻越來越多。鹿泉的經濟擺脫了一業獨大,轉向五業并舉。目前,休閑產業已吸引39個休閑和總部經濟項目,總投資達700多億元;電子信息產業聚集了同輝、遠東哈里斯等30家高新技術企業,形成半導體照明、新型太陽能電池和衛星導航運營三大產業鏈;裝備制造有三一重工、中友機電等項目;輕工食品業有君樂寶乳業、珠江啤酒、匯源果汁等41家企業。去年,加上以水泥為代表的新型建材,五大產業稅收占財政收入的61.9%。
2007年鹿泉市用電量達28億度,2011年下降為25億度,2007年每度電產生的財政收入是0.36元,2011年上升到0.69元,增長91%。再比較一下空氣質量,2007年全市空氣優良天數281天,其中,一級天28天,2011年優良天數達333天,其中,一級天53天。形勢與數據足以說明,鹿泉的產業結構合理了,經濟總量上去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了,環境質量改善了,這個水泥大市在向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