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強安裝屬性的廚電、空調等品類相比,冰箱可以算是疫情影響之下的“幸運兒”,是規模下滑最小的品類。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國內冰箱市場零售額規模407.5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率為-11.4%。另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我國冰箱出口金額229.5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率為6.5%。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主要得益于疫情帶來的大量食材存儲需求。而也正是這樣的需求,讓冰箱市場凸顯出兩大趨勢,即大容量和食材健康管理。
“有容”成為冰箱硬核指標,結構設計凸顯創意
疫情開啟的宅家模式,讓人們開始回歸家庭烹飪,家庭食材的存儲量明顯上升,大冰箱自然也成為了剛需。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國內冰箱市場,線上市場,400-600l容量段零售額份額合計達到了54.4%;線下市場,400-600l容量段零售額份額合計達到了75.1%。通過上述數據不難看出,無論是線上市場還是線下市場,400-600l容量段都已經成為了銷量主力。
大容量冰箱在滿足了消費者“囤貨熱”需求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少需求痛點,而這些痛點也順勢成為了冰箱企業差異化創新的重點。最典型的就是大容量與有限空間使用之間的難題。大多數中國家庭中,廚房空間有限,消費者如果選用大冰箱,就必須面對生活空間被擠壓的窘境。如果在有限生活空間與健康品質生活之間實現平衡?這已經成為了消費者在選購大冰箱產品時不得不思考的難題,也成為了冰箱企業創新的關鍵所在。2020年的冰箱市場,超薄冰箱、緊湊型冰箱等概念走俏,外觀、內部結構的細節設計,成為了冰箱企業的定制化創新突破點,“小”空間里的“大”生活,正在成為冰箱應用的潮流趨勢。
食材管理需求興起,為冰箱智能化落地提供新思路
“囤貨熱”帶動的不僅是消費者對冰箱大容量的青睞,更是對家庭食材健康儲存的重新審視。一直以來,冰箱的存儲功能都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如今,在囤貨需求增加以及疫情下家庭健康防護意識升級的雙重驅動下,消費者對存儲功能的定義上升到了新高度——不再是簡單的食材保鮮,而是食材管理。簡單來說,就是在對食物進行保鮮存儲、分類存儲的同時,實現對存儲食材的科學、營養管理,減少營養流失,同時,能夠根據用戶飲食習慣,自主為用戶提供健康飲食解決方案。比如,冰箱的屏幕可以顯示冰箱內食材的種類、存儲時間、存儲位置等,并能夠通過食材存儲習慣,判斷用戶飲食習慣,提供健康菜譜。
本質上來說,食材管理功能是冰箱智能化的具象表現。以“人”為核心進行功能設計,讓冰箱更加人性化,不需要過多的操作就能獲得更便捷、健康的飲食。在傳統功能創新遭遇瓶頸的情況下,以食材管理為切入點的智能化為冰箱產品突破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嘗試方向。圍繞食材管理,智能冰箱開始從“硬件+”的思維怪圈出走出來,進一步圍繞消費者的需求痛點進行創新,與單純的硬件獵奇相比,多了“內容”與“粘性”,更能激發消費者的使用熱情。
經過多年的發展,冰箱產業已經從成長階段全面進行了成熟階段,整個市場進入了相對的平穩期,冰箱企業的炫技式創新已經很難打動日益理性的消費者,如果想要有突破,就需要在應用場景上發力,通過更多元化、人性化的應用場景開發,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痛點,激發新的購買熱情。疫情的爆發成為了人們生活習慣重塑的重要契機,不僅引爆了新的需求痛點,也激發了新的場景需求,在全新的角度刷新了冰箱企業的創新思維。以大容量和健康需求升級雙重驅動,冰箱行業的新賽段已經開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