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電子機械校園理實一體化培育實戰人才
“車間即講堂。”關于濟南電子機械工程校園的學生們來說,這句話并不生疏。早在2014年,校園就開端施行“理實一體化”教育試點,并在數控、機電、電子3個專業中全部鋪開。近年來,校園更是就“理實一體化”教育形式不斷進行實習與探究,從試點推開到大規模進行,再到現在的科學推動,并逐步將“理實一體化”教育形式向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延伸,這一系列變革,讓校園培育出了一批批實戰人才,也讓校園走在了全市甚至全省作業院校的前列。
一星期4天都在車間上課打破“先理后實”約束 讓學生成為教育主體
在“理實一體化”教育形式施行之前,校園學生的教育課程根本上都是在一般教室里進行的,課程內容除了文化課以外,主要以專業理論為基礎。“這關于學生來說是很單調的,再加上大多中職生的文化課基礎比較單薄,很簡單產生厭學的狀況。”校園教導處副主任韓式國說。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愛好,進一步加強校園對復合型專業人才的培育,校園在2012級大專機電與數控兩個專業首先試行了“理實一體化”教育形式,突破了以往理論與實習相脫節的景象,將講堂搬到了實訓車間。據韓式國介紹,現在,校園在機電、數控、電子三個專業中組建了“理實一體化”實驗班,施行“理實一體化”教育。在教育進程中,改動傳統“老師講、學生聽”的被迫教育方法,理論和實習替換進行,突出學生著手才能和專業技術的培育,經過設定教育使命和教育方針,全程構建素質和技術培育框架,豐厚講堂教育和實習教育環節,讓學生成為教育主體,自主學習、自動參加,不斷了解從理論向實習改變的進程,大大提高了教育質量。
“如此一來,學生一星期有4天是在車間度過的。”校園數控科科長馬風華通知記者,“理實一體化”的教育形式,充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愛好,也讓老師們在培育學生著手操作才能以及專業技術方面有了抓手。“咱們不再是空談理論,更打破了‘先理后實’的約束。”
在此基礎上,校園還一向致力于理實一體教育變革探究與實習,聯系學生狀況和教育實習,總結出了一套完好的“課程標準作業化、課程設置模塊化、教材建造校本化、教育場景公司化、教育內容項目化、實訓項目產品化、隊伍建造雙師化、教育評估多樣化”的“理實一體化”教育“八化”做法。“這讓咱們老師的教育更加有的放矢,更加有對于性地培育學生的專業素質。”馬風華說。
公司工廠搬進了校園車間學生作業有優勢 出了校門就能上崗
盡管校園將車間搬進了講堂,讓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的理論運用到實習傍邊,但這離實在由公司運營辦理的工廠車間還有一定的間隔。“在校園自個的車間里,咱們更多的仍是教育,跟實在進入社會作業還不相同。”馬風華說,為了讓學生在校園就能體驗到實在的職場,校園還與多家公司協作,將工廠搬進了校園的車間。
以數控專業為例,校園與協作一家數控公司聯合辦學,一同培育學生,公司在校區內建有出產性實訓基地,隨時接受校園的學生實習,并幫忙校園輔導學生。“這么學生不必出校門就能感觸到實在的作業場景,感觸到公司的運營辦理形式以及公司文化。”馬風華通知記者,有了公司的支持,學生在“理實一體化”教育形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與公司的無縫隙聯接,實在將學生、職工兩個人物“二合一”。“咱們結合理論常識與技術模塊、結合實習出產操作經歷與竅門,把公司需要與公司文化作為咱們學生作業才能培育的方向,構成貼合公司出產實習的作業素質,然后到達學生一畢業就能頂崗出產,成為熟練工人。”她說。
“在校期間我在校園車間里學到了很多在講義上學不到的常識,也讓我對公司的作業環境與形式有了充沛的了解,幫助我在第一時間習慣了公司的作業節奏,完成了和公司的零間隔對接。”校園機電專業一位畢業生表明,校企協作將工廠搬進了校園,讓他們逐步模仿習慣將來日子作業的環境,在車間這種小熔爐中感觸社會、公司大熔爐的環境,更加重視實習操作才能的培育,重視常識的轉化、運用和創新,不斷查找缺乏,完善自個。
校企協作創造“小智商城”實在使用驅動教育 學生成了“搶手貨”
“快!有人下單了!交貨地址是操場!”記者走進校園電子商務實訓室時,學生正在繁忙著。本來,2016年9月,校園和山東智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協作構建的軟件“小智商城”正式上線,施行電子商務實在使用驅動教育形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實訓渠道。據了解,這在全市作業院校中是首例。
據校園校企協作部輔導老師周美君介紹,“小智商城”選用的是o2o電子商務運作形式,類似于校園的“taobao”。“校園的師生可以經過‘小智商城’下單選購產品,電子商務專業實訓的學生需要根據訂單將產品配送到下單人手上。”她通知記者,校園遵從阿米巴運營理念,將學生共分紅7個學習小組,實訓8周,在這8周里,學生將根本把握電商運營的操作流程,完成作業素質、作業技術、創業理念的全部提高。
頁面規劃、美工修圖、訂單辦理、物流配送、后臺效勞……在這整個進程中,涉及到多個環節,其間的每個環節都是由學生自個完成,老師只擔任當令輔導。“經過實訓課程,完成了校園與公司的有用聯接,也讓學生得到了極大的訓練,專業技術和作業素質都得以提高。到現在,已經有6家大型電子商務公司到校園來‘預定’咱們的學生了。”周美君說。
“堅持探究校企交融的開展之路,以實習教育基地為人才培育渠道,以公司需要為導向,以實習才能培育為要點,探究校企協同機制,一起完成校企雙贏的育人新局面。”校園校長苗向陽說,接下來,校園將持續按照“專業建造與工業開展相聯系、才能培育與素質教育相聯系、虛擬實訓與出產性實訓相聯系、頂崗實習與作業崗位相聯系”的整體請求,不斷創新校企深度交融機制體系,培育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技術、杰出的作業素質的實戰人才。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