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企業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轉型,主流企業悉數入局醫療器械市場。在這個長期被外企瓜分的領域," 中國制造 " 誓要掀起巨浪。
近日,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格力電器發生經營范圍變更,新增消毒器械、醫療器械等。此前,天眼查信息也曾披露格力電器相繼成立珠海格健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投資成都格力新鷺醫療裝備有限公司。
種種跡象都表明:醫療器械市場,格力來了。
沒有任何遮掩,格力進軍醫療器械市場并不令人意外。今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后,格力第一時間便開始著手生產口罩、測溫儀、護目鏡等普通醫療用具,董明珠也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醫療器械將是格力制造業的一個全新方向。
而 3 月 17 日,董明珠在一場直播活動中為格力進軍醫療器械市場定調,她表示 "格力電器將投資 10 億元在醫療器械領域,研發生產高端醫療設備。"
但相較于家電產品,醫療器械科技含量更高,且越高端產品線便越細化,企業很難像生產家電一樣,同時跨界生產多種醫療器械。
因此對于格力而言,既然已經明確要生產高端醫療設備,未來將會選擇哪一個細分領域搶先進駐,首先與哪一家龍頭醫療器械企業對標,這些問題都還需要董明珠斟酌。
算上今年入局的格力,眼下美的、海爾、海信、tcl、長虹這六家國內頭部的家電企業均已進入醫療器械的賽道。
去年 9 月,美的與廣藥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手打造醫用機器人;海爾投入 19 億,研發、生產、銷售瑪西普數控放療設備;長虹發力健康養老;tcl 則在研發以醫學影像診斷產品。相比之下海信走在賽道前列,其開發部分醫療設備已在 301 醫院、青大附院、復旦兒科醫院等全國知名醫院開始應用,并獲得過國家科學技術獎。
圖 | 海信醫療產品生產線,來自官網
為何近兩年國內主流家電企業紛紛轉向醫療器械市場?主要原因還是國內家電市場日趨飽和,以前高利潤的藍海早已刺刀見紅。反觀國內醫療器械市場則是體量大、利潤高,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指出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達 5304 億元。而經過 2020 年新冠疫情后,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大。
同時家電企業轉型醫療器械也有先天優勢。據海信一位醫療業務板塊的負責人介紹,首先,醫療器械巨頭尚未進入全部領域,一些細分市場仍有空白;其次,我國家電企業始終堅持自主研發,擁有技術優勢;另外,銷售網絡是其他行業難以匹敵的。
目前,我國醫療器械市場仍以外企產品為主,尤其在高端領域嚴重依賴進口。主要瓜分市場的品牌包括 ge、飛利浦、西門子,另外還有佳能、松下、東芝等日系品牌。而巧合的是其中多數企業基本都兼顧家電市場,甚至不乏一些海外家電市場的巨頭。
在微博上,以 " 格力進軍醫療器械市場 " 為詞條搜索到的微博下方,有這樣一條熱評:格力難道就不能成為中國的西門子么?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