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組合焰火13道工序悉數可完結機械化
●涉藥工序完結人工隔離,將大幅削減安全事故并節約本錢
●用工需求可削減90%以上,一條流水線僅需求七八名辦理操作人員
長沙晚報訊“以前既憂慮招不到人,又特別怕出安全事故。”9月6日上午,在瀏陽市花炮工業信息化對接會上,某集團董事長盧松林泄漏,由該集團與湖南千山藥機一起研發的組合焰火自動化出產線本月下旬即可試出產。據介紹,這是全國第一條全程智能機械化的花炮出產線,組合焰火13道工序悉數在流水線上完結,用工需求可削減90%以上。
13道工序悉數可完結機械化
此前,在瀏陽花炮出產職業中,扯筒子、插引線、裝藥、組盆等工序都現已完結機械化,但還沒有構成體系、成套的機械化出產線。
3年前,華冠花炮與千山藥機攜手,并約請德國機械專家一起設計、研發全自動化組合焰火出產線。“項目出資8000萬元,歷時3年,經過屢次晉級改進。”盧松林說,現在整條出產線研發成功并進行了有藥實驗,8月底已經過安全初評定,近日將進行省級科技成果鑒定。
傳統手藝出產工藝制造組合焰火的13道工序,悉數可在這條出產線上完結智能自動化出產。特別是在涉藥工序等傳統工藝操作中最易發作安全事故的環節,經過長途智能操作,完結人機分離,從根本上根絕人員傷亡的安全事故發作。
“漫天散落的焰火塵屑將大幅削減。”盧松林介紹,全自動化組合焰火出產線的創新還在于:制造外筒、筑外筒泥底、組裝成盆三道工序成功使用模壓一次成型,表里筒資料可溶解、可回收,契合環保、節能的請求。
擬投20億建國內最大花炮工業園
瀏陽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表明,瀏陽花炮公司要在新常態下轉型晉級、進步競爭力,就必須走“集約化、專業化、機械化、信息化”和“安全型、環保型”的“四化兩型”之路。
“手藝制造操作沒有標準規范,科技含量低,又容易出事。”盧松林說,花炮出產傳統手藝制造安滿是個大問題。一起,勞動力也日趨嚴重,“年輕人不愿意干,上了60歲不能干,招工越來越難。”
除了可大幅削減安全事故,自動化出產線還可極大節約本錢。組合焰火傳統手藝出產是勞動力密集型工業,按傳統出產工藝產6000萬發組合焰火最少要400多名工人和辦理人員,而一條流水線產出一樣產值,僅需求七八名辦理操作人員。“按每個工人3萬元/年的薪酬計算,僅此項就可節約1000多萬元。”盧松林說。
據了解,某集團擬牽頭出資20億元,在瀏陽龍伏鎮計劃用地3000畝,分期投進200條出產線,打造出一個國內規劃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花炮工業園。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產值可達100億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