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同時也是《老年法》實施以來的又一個老年節,這讓“敬老”話題再次備受關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人為了讓年邁父母享受舒適的生活環境,為他們在異地購房用以過冬或避暑,這也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候鳥老人”。
盡管“候鳥老人”的出現,源自于老年人追求舒適環境的需要,但在生活中,南北大遷徙所帶來的巨大氣候差異,可能不僅沒有給老年人帶來理想的生活,反而影響到了身體健康。
南北遷徙唯“溫度”論,氣候差異易被忽視
溫度,是很多老年人選擇遷徙的重要原因。11月,北方已經進入冬季,南方卻還可以享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氣候,而在夏天,北方相比南方又要涼爽了許多。那么在北方避暑,南方過冬,豈不是老年人最舒適的選擇嗎?
實際上,可能并沒有這么美好。溫度只是衡量舒適與否的一個方面,濕度因素也對老年人的健康有著重要影響。一般來說,45~55%是理想的濕度范圍,而在國家統計局的《中國統計年鑒》中,成都、貴陽、廣州、海口等城市的濕度均超過了80%,更別提南方城市幾乎很難找到濕度60%以下的。因此在南方過冬的老年人,意味著要同時面對濕氣的挑戰,甚至可能誘發風濕病。
雖然有諸多不便,但只要能解決潮濕問題,照顧到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南北遷徙的養老方式仍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除濕做到內外兼顧,空氣做到全面凈化
針對濕氣重的問題,要從內外兩方面加以解決。從內部看,老年人可以通過泡腳、運動等方式排汗,加速濕氣排出體外,也可以通過食用粥、茶、湯等食療方式加以輔助。
從外部看,可以借助一些電器讓家中保持濕度舒適。人體對濕度的感知不像溫度那么敏感,所以,家中最好常備濕度計,隨時監控室內的濕度,以便及時采取應對措置。如果想更簡單的話,還可以使用具有主動除濕功能的設備,例如海信中央空調,配置了高精度濕度傳感器,可自動檢測房間濕度并且傳達除濕指令,智能又省心,輕松擁有舒適家居環境。
不過要留意的是,目前很多空調無法在低于17℃的環境下正常除濕,所以空調具有低溫除濕功能也十分必要。海信中央空調的低溫除濕,就能夠在室溫低至10℃的情況下正常開啟,能夠滿足南方冬季的除濕要求。而且除濕不降溫,再也不用擔心在瑟瑟發抖中等待除濕了!
通過南北遷徙實現異地養老的本意,是讓老年人享受更好的生活體驗,因此更要全面關注不同地域環境給老人的生活和健康帶來的影響。只有為老年人打造一個快樂、安心、健康的居住空間,才能幫助他們真正開啟舒適的生活模式,享受愜意的養老時光。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