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種菜很好賺!大白菜3年前是8毛錢一斤,現在能賣到一塊五。”臺山市海宴鎮一位趙姓村民告訴記者,現在一畝地一個月能賺到三四千元。據悉,隨著穗港澳都市物流圈的形成,江門農產品輻射范圍越來越廣,當地政府和農業部門近年更以打造珠三角城市群的菜籃子基地為目標,實施了一系列促進農業產業化、機械化的措施,農民收入因此大幅增長。即將開幕的首屆江門農業博覽會將集中展示這一成果。
江門市委書記陳繼興在分析該市農業形勢時說:“江門陸地面積占珠三角的1/4,海岸線最長,綜合環境保護較好,具備發展畜牧業、種植業、漁業的天然優勢。只要牢牢抓住農業產業化的根本,打造珠三角城市群菜籃子供應基地江門當仁不讓。”在農業產業化經營政策的引導下,當地目前已形成了水產養殖帶、立體種養帶、菜籃子生產帶和傳統農業產業帶等四條優勢產業帶,家禽、生豬出欄數占全省比例都超過7%,水產品產量占全省比例超過10%,成為我省農產品重要生 產基地和珠三角城市群供應基地。
江門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戶”模式,不斷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力量。目前,該市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114家,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180個,帶動28萬多農戶每戶年增收1380元。與此同時,江門非常重視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目前江門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9.0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3.71%,水稻產量由此占了珠三角的1/3強。
為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江門不斷增加投入扶持大中型沼氣工程,目前發展水平已處于全省領先地位。通過綜合利用“三沼”(沼氣、沼渣、沼液),受益農戶和養殖場每年能節省資金290萬元以上。此外,江門建立了以農業信息網為基礎,以“農訊通”和“12316農技服務熱線”為輔助手段的信息服務體系,給農戶輸送市場信息和種植技術;同時初步形成了農產品質量市、縣、鎮三級檢測體系,并通過媒體發布檢測信息,打造放心菜籃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