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湄潭推進茶葉機械化示范工程
湄潭,素有“煙縣、酒鄉、茶城、糧倉”的美譽,是久負盛名的“黔北小江南”,正在崛起的中國綠色生態茶鄉。曾先后被國務院及有關部委授予“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全國商品糧油生產基地縣”、“全國生態建設示范縣”、“全國優質烤煙基地縣”、“全國瘦肉型商品豬生產基地縣”、“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示范縣”等殊譽。
作為貴州最大的茶葉生產縣之一,湄潭翠芽、湄江翠片、遵義毛峰、碧螺春、毛尖茶、貴州銀芽、蘭馨鶴舌等湄潭品牌茶葉暢銷全國。以“湄潭翠芽”為代表的名優茶連續多年在全國的茶葉評比中23次獲得金獎和特等獎,17家茶葉加工企業獲得qs論證,并分別獲得“中國茶葉產業政府貢獻獎”和“全國三綠工程示范基地縣”稱號,現有茶葉規模加工企業30余家,茶葉加工點240余處,茶葉專業村20多個,茶青交易市場10多個。湄潭西南茶城被國家農業部定為全國茶葉定點交易市場,已成為貴州最大的茶葉交易中心。目前,有優質茶園達12.5萬畝,年產量5200多噸,實現產值2億多元。當前,湄潭縣委、縣政府正積極響應遵義市委、市政府打造黔北“百萬畝茶海”的發展戰略,制定了新的茶葉產業發展規劃,出臺了加快茶葉產業發展的決定,明確了今后的目標,計劃到2010年建成無公害茶園30萬畝。
隨著茶葉產業逐步發展,茶葉生產對工人的需求和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矛盾十分突出,手工采摘和加工將不能適應茶葉產業化的發展,為了積極推進茶葉生產加工機械化,確保茶葉產品清潔化,湄潭縣采取措施推進茶葉機械化示范工程。首先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湄潭縣近年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勞動力資源不足帶來茶園管理水平低下,中低檔茶葉資源嚴重浪費等實際問題和困難,認識到只有實現茶葉生產加工機械化,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茶農收入;其次是調查研究,科學規劃。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規劃湄江核桃壩村、金花村、永興橋村、興隆廟塘村等進行茶葉機械化修剪、采摘示范茶園面積達2500多畝,以重點扶持自動化茶葉加工龍頭企業,打造一套全自動流水生產線,實現茶葉加工一條龍生產,實現比人工制茶提高效率40倍,降低成本20%;再次是集中資金,重點投放。2007年共投入資金873900元,購置茶葉機具65臺,涉及茶農65戶。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還捆綁農業綜合開發資金28010元,茶葉機械化專項資金50000元,對修剪機、采茶機進行累加補貼,充分調動茶農機械化,生產積極性。總之,在機械加工方面,標準化、自動化、清潔化生產提高了茶葉品質,減輕了勞動強度,保障了茶葉產品衛生安全。
以樹立“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生產力、建設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發展理念,湄潭緊緊依托生態資源優勢,一幅“山水園林城市、中國西部茶鄉”的遠景正在凸現。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