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文: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
10月25日,本網記者從在河南鄭州召開的第七屆中國農機論壇暨第五屆亞洲農機峰會上獲悉:今年底,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有望突破40%,由初級階段步入中級階段。
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在講話時指出,我國農業機械化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農業部和各級農機化管理部門要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緊緊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深化對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律的認識,進一步把握好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基本方向,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不斷提升農機科技水平、裝備水平、農機作業水平和安全發展水平,培育和發展農機銷售市場、作業市場、維修市場,大力推進農機服務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努力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張寶文強調,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一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機械化工作全局。以人為本,尊重農民的意愿,調動好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廣大農民的利益,在推動農機“買得起、用得好、有效益”上下功夫;正確處理農業機械化發展速度與質量、效益的關系,當前與長遠的關系,農機與農藝的關系,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的關系,地區之間互動發展的關系;在注重增加農機裝備總量的同時,應更加注重農機裝備結構優化,更加注重農機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更加注重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使得發展速度與發展質量協調,安全生產和效益提高并重,將農業機械化發展真正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二要堅持服務“三農”的根本宗旨。將促進農業不斷增效、農村加快發展、農民持續增收作為農業機械化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農民最急需的環節入手確定農業機械化的工作方向和切入點,緊緊把握糧食生產這條主線,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服務新農村。要牢牢抓住春耕、三夏、三秋等重點農時季節,抓住小麥、水稻、玉米、大豆、薯類等重點糧食作物,抓住機耕、機播、機收等重點生產環節,抓住優勢農產品重點生產區域,組織好農業機械化生產,搞好農機跨區作業服務,不斷滿足廣大農民對農業機械化的需求。
三要堅持“因地制宜、經濟有效、保障安全、保護環境”的發展原則。將農業機械化工作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緊密結合起來,以提高效益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保證農機產品質量,保障農機生產安全,大力推廣節能環保的農業機械化技術和設備,讓農民從農業機械化過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四要堅持重點突破、協調推進的發展戰略。要科學分析發展現狀,找準制約本地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薄弱環節,發揮當地優勢,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在重點地區、重點作物、重點環節的機械化發展上有所突破,以點帶面,穩步推進。東部地區、大中城市郊區和有條件的農墾地區,在繼續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的基礎上,積極為發展外向型農業、城郊型農業和觀光農業服務,率先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中部地區和糧食主產區,要重點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做大做強糧食產業提供農業機械化支持;西部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要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農產品機械化、草原建設和草場改良機械化,努力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
五要堅持不斷推動科技創新和普及應用。采取技術攻關、試驗、示范等措施,促進基礎性、關鍵性、公益性農業機械科學研究和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通過政策引導,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支持農機產、學、研、推有機結合,鼓勵根據不同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需求,研究開發先進適用安全高效的農業機械。當前,要著重加快水稻、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和馬鈴薯、甘蔗、油菜等經濟作物重點作業環節的農業機械化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成果應用。要加大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與綜合利用、高效植保技術、設施農業、機械化旱作節水等節能、環保、增效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六要堅持大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堅持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和完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適應家庭承包經營和現代農業要求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以農機社會化服務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走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發展道路。
七要堅持依法推進、依法監管。要貫徹好中央一號文件關于發展農業機械化的要求,履行好法律賦予的職責,完善各項配套法規,推動《農業機械化促進法》中規定的燃油補貼、稅收信貸優惠、建設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建設機耕道等扶持措施全面落實,努力開辟新的農業機械化投入渠道,繼續擴大購機補貼規模,發揮好政策扶持、市場引導、政府推動、法律規范的作用,依法促進、依法監管,構建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保障機制。
張寶文最后強調,實現農業的機械化是人類農業發展歷史的必然選擇。農業機械化事業是一項偉大、光明、燦爛的事業,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為中國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國家現代化,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作出應有的貢獻。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