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裝備行業發展空間較大
目前,我國船舶工業、機床工業、工程機械、縫紉設備等企業都開始趨于成熟,而持續成長的市場又給了機械行業發展的良好機遇,機床、船舶、航空等行業的上市公司在2006年都有良好的市場表現。
中信建投的分析顯示,2006年前三季度,機械行業70家上市公司完成主營業務收入969.05億元,實現凈利潤52.9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8.48%和22.15%,同期(前三季度)70家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增長分別為10.07%和9.38%。中集集團和振華港機是我國機械行業的龍頭企業,在70家機械行業上市公司中,中集集團占全部主營業務收入的1/4強,凈利潤占70家公司的40%以上,振華港機占70家公司全部主營業務收入的12.25%,凈利潤占全部利潤的22.4%。
除中集集團和振華港機以外,桂柳工a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堅持以產品質量和服務贏得客戶;山推股份建立了全球工程機械配套中心,是這一行業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上市公司;三一重工以快速切入的方式進入新的產品領域和新的市場,是這個行業中最具活力的企業;沈陽機床、安徽合力、中聯重科都有良好的技術基礎,目前國際市場銷售增長非常快。另外,2006年城市軌道交通、高速鐵路等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因此在工程機械行業里,大型機械設備、專用機械設備等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迅速提升。
招商證券的劉榮判斷,隨著我國重工業化及全球制造業向我國轉移,將促進機械裝備行業從制造能力到產業結構全面升級。2007年仍處在景氣上升周期中的船舶工業、工程機械行業、數控機床行業的估值水平仍會水漲船高,在這種趨勢下,應關注國際競爭力提升的上市公司,關注全球制造業轉移帶來的投資機會,關注估值偏低的優質上市公司,關注新會計準則實施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影響帶來的交易性投資機會。
劉榮分析,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國際競爭力穩步提升。預計2007年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的銷售、出口都將增長,盈利也將趨于平穩。具有國際競爭力提高潛力的上市公司是:桂柳工、安徽合力、山河智能和三一重工。
未來五年我國的船舶制造業景氣度依然旺盛,目前船舶行業上市公司規模仍非常小,集團公司做大做強的意愿非常強烈,國際競爭力在未來五年將會有質的飛躍,投資者可關注滬東重機和廣船國際。
機床行業受益于產業升級和政策扶持。制造業投資增長不僅將拉動機床的需求,還將促進機床需求結構的升級。相關的上市公司有沈陽機床。
分析人士認為,機械產品出口已經顯示出快速增長的勢頭,此外,國民經濟的產業和技術升級將為機械裝備行業帶來5到10年的黃金發展期。考慮到機械股中不同公司抗周期性及受益于出口的程度不同,工程機械類公司更被市場人士看好,認為很多工程機械公司的產品質量、管理水平、市場意識已經具備較強實力。
文/本報記者 張 衍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