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錢江源頭到東海潮頭,杭州和寧波一個是領跑數字經濟的“互聯網之都”,一個是以制造業見長的“東方港城”,雙城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經濟相融,是浙江“一體兩翼”發展格局的兩翼。
從2016年杭甬“雙城記”被首次提出,到2021年《唱好杭州、寧波“雙城記”五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五年行動計劃》)的出臺,唱好“雙城記”,樂譜醞釀已久。
為什么是杭甬?
杭州、寧波已成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引擎”。數據顯示,2023年兩地gdp占全省的比重達44.2%,近年來占比均超四成。
尤其是在帶動全省高質量發展方面,杭甬兩地更是起到了“領頭羊”作用。杭州連續兩年全球創新指數科技集群排名第14位,連續3年獲省“科技創新鼎”。2021年-2023年,杭州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累計增加值達15656億元,年均增長9.8%;2023年預計實現增加值5675億元,對全市gdp貢獻占比提升至28%以上。寧波則以制造業立市,累計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07家,居全國第一;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52家,始終居全國前列。
杭甬兩地更是浙江對外開放的雙翼。目前,寧波舟山港已與600多個港口通航,2023年實現貨物總吞吐量13.24億噸,牢牢占據貨物總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寶座。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則是中國十二大干線機場之一,2023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117萬人次,成為唯一客流量超2019年的全國前十大機場。
不同的城市特點、各異的資源優勢給了杭甬雙城緊密對接的“焊點”:寧波可以借力杭州的數字產業集群和基礎研究優勢,實現制造走向“智造”的跨越式發展;杭州則可以借力寧波國際港口的天然優勢,打造更為順暢高效的全球貿易通道。
正是看到了杭甬發展中的合作基礎和協同可能,《五年行動計劃》于2021年正式推出。4年來,京杭運河杭州段二通道正式通航、杭紹甬高速建成通車、100個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市無差異辦理……一項項舉措從紙面走向實踐。
與之相呼應,兩地稅務部門以更高質量的稅收支持和服務助力,護航杭甬雙城經濟圈建設,在擁抱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中全面提速,以區域合作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500 281 >
圖為杭州吉利汽車錢塘制造基地。
為打造高質量發展標桿蘊育稅惠動能
走進寧波博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一臺臺立柜式機床正不停“吐”出精密切割絲。過去國內切割絲的直徑只能做到0.1mm,博德高科將這個數據一舉提升到了0.015mm。運營部高級經理金繼州表示,正是憑借這一產品,博德高科連續9年保持切割絲領域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
稅費優惠政策的支持為企業突破精度“天花板”筑起堅實后盾。據了解,博德高科在2023年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超1000萬元,累計享受出口退稅額超1500萬元。
而位于杭州的浙江威星電子系統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則堅持潛心鉆研、“創以致用”。目前,威星電子已在行業綜合解決方案、運營數據服務等領域累計獲得30余項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發明。“每項技術突破背后都有國家對創新的支持,其中稅收優惠占據大頭。”據威星電子的財務負責人金生桀介紹,2023年,公司享受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580余萬元。稅惠“引擎”助力企業向“新”而行,助力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轉化成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為打造高水平協同樣板貢獻稅務方案
縱觀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浙江大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起步寧波、“落子”杭州正是其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兩步。
“寧波制造業基礎好、產業門類全,但由于企業總部位于寧波縣域,高層次人才難招、難留。”企業財務負責人張進龍透露。
引“鳳”難,那就到有“鳳”的地方筑“巢”。2023年5月,企業在杭州建設了大豐科創中心,實現就地引才,構建起“研發設計在杭州、落地轉化在寧波”模式。
兩地稅務部門大力推進統一政策業務口徑、稅費服務流程,有效降低了企業跨市發展過程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大豐實業還成為了杭州亞運會的官方供應商,進一步打響了企業的知名度。
更多寧波制造業企業則是選擇與杭州優質的數字經濟服務商開展合作。“作為國際領先的企業級區塊鏈技術服務商,我們已經累計為寧波地區67家企業提供數字化改造升級服務。”杭州趣鏈科技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表示。
數實融合、以數強實,成為了杭甬協同聯動的重要思路。稅務部門活用稅收大數據,為兩地企業牽線搭橋,為杭甬聯唱“雙城記”貢獻了更多“稅務智慧”。
500 333 >
圖為杭州吉利汽車錢塘制造基地。
為打造高能級帶動典范搭建稅收橋梁
作為浙江發展的“左右手”,杭甬“雙城記”還貢獻了部分優勢產業強力輻射區域,拉動上下游配套產業共同扎根發展。
翻開吉利汽車的“產業地圖”,能看到企業以杭甬雙城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軌跡。在寧波,吉利汽車研究院負責設計研發、試驗試制、質量控制、供應商協同開發,是企業的“最強大腦”;在杭州,吉利汽車錢塘制造基地配備了自動化沖壓線、全封閉恒溫噴涂系統等世界一流設備,負責將一輛輛汽車“身體”組裝完成。
“現在很多涉稅業務在電子稅務局就能跨區域辦好,再也不用兩邊跑,這對多地布局的企業來說真的很方便。”杭州吉利汽車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岳久東說。
記者了解到,在杭州,稅務部門打通了一體化辦理的“最后一公里”。以跨區域遷移業務為例,現在,符合條件的企業可實現遷出手續“即時辦”、遷入手續“自動辦”,諸如發票票種、納稅信用級別等信息 “一鍵接入”遷入地生效,切實提升了跨區域經營市場主體的“幸福感”。
樂年族(杭州)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近日剛從寧波遷入杭州。談及辦理遷移的感受,負責人毛宇霄說:“不用跑線下大廳,只需在網上提交資料,有問題還可以直接在線咨詢,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提高了辦事效率。”
聚焦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杭甬兩地稅務部門將進一步提升稅費政策“滴灌”精度,確保政策紅利直達快享;推動信用評價信息共享和風險聯合應對,營造更加公平的法治稅收營商環境;精簡審批事項和環節,進一步提升服務便利性,高水平唱好杭甬“雙城記”,為高水平跨區域協同、高質量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努力爭創“稅務樣本”。(潮新聞 2024-04-18 通訊員 徐婧靜 童曉琳)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